送陈太常致政十韵

都门饯别马騑騑,家在千山去路微。

一代衣冠嗟独往,两京词赋见应稀。

秋风送客浮云尽,江水迎人野鸟飞。

共说太丘閒更好,却嫌彭泽晚才归。

已将素学酬明主,犹有丹衷念琐闱。

尘梦觉来惊复定,物情閒后是成非。

门无候吏敲残漏,夜有邻翁款竹扉。

身世忽从何处落,功名始觉此心违。

林间倚杖看桑梓,雨外行歌种蕨薇。

莫为容台惜遗老,汾阳子婿尽朱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这首《送陈太常致政十韵》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官场的深刻反思。

首联“都门饯别马騑騑,家在千山去路微。”以送别场景开篇,都门的离别,马车缓缓前行,友人远去的方向隐没在千山之中,暗示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颔联“一代衣冠嗟独往,两京词赋见应稀。”表达了对友人独自远行的感慨,以及对才华横溢之士在官场中难觅知音的无奈,暗含对官场风气的批评。

颈联“秋风送客浮云尽,江水迎人野鸟飞。”以自然景象烘托离别之情,秋风送客,浮云散去,江水迎接,野鸟飞翔,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尾联“共说太丘閒更好,却嫌彭泽晚才归。”借用了古代贤者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选择闲适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忙碌的厌倦。

中间部分“已将素学酬明主,犹有丹衷念琐闱。”写出了友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以及对官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尘梦觉来惊复定,物情閒后是成非。”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真实感受,从梦境中醒来,面对现实,物是人非,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门无候吏敲残漏,夜有邻翁款竹扉。”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与官场的喧嚣形成对比,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身世忽从何处落,功名始觉此心违。”是对自我身份与追求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身世与追求可能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

“林间倚杖看桑梓,雨外行歌种蕨薇。”最后两句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官场、自然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官场、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为王用诚题画十二韵

千里云峦际碧天,千村景色晓茫然。

上方楼观山间寺,远墅桑麻谷口田。

危石断桥人迹少,阴崖飞瀑水声连。

寒凝晻霭风光淡,暖入蘼芜草色妍。

门巷未经车马到,林泉宜有画图传。

隆中旧事遗梁甫,松下清斋学网川。

愧我已非盘谷侣,凭谁重和草堂篇。

机深转觉身多伴,心远从知地自偏。

无数尘缘消物外,几多佳趣到閒边。

垂竿薄暮临池坐,待月清秋傍石眠。

布袜青鞋从此始,草衣木食永相便。

何当共约归休日,縻禄犹须二十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荣寿堂八韵为吴瑜壁都宪赋

九重封敕下明光,寿域阳和满画堂。

椿树润分萱砌绿,桂枝高倚柏台黄。

诗书已遂菑畬念,灯火全抛绩纺忙。

老去丰荣浑自得,年来行坐觉如常。

鱼轩豸服身同贵,鹤算龟龄日共长。

裀鼎几人能侍养,冈陵终古愿无疆。

百年伉俪云端凤,一世心期镜里霜。

为想堂前拜嘉庆,紫泥香透綵衣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哭刘公秉八韵

与君兄弟最多情,谁道中年两变更。

闻病只疑吟太苦,讣传浑似梦频惊。

心灰冷对寒灯烬,泪血潜随夜雨声。

人远北山孤鸐侣,天荒东海哭鸥盟。

青衫老我疏良会,白首怜君误此生。

望断夕阳云影散,魂迷池草月华明。

苍天竟负仁人寿,白石空题处士名。

吊罢灵帏见孤子,不胜清怨重沾膺。

形式: 排律

送杨太守六韵

关西清白旧相传,政事文章继两全。

仕路风尘将白首,客怀冰蘖尚青毡。

气凌华岳群峰下,志薄秦关百战前。

秋水月明霜满地,春风冻解日行天。

谁家陇亩无桑谷,到处民居有诵弦。

老我病归思借寇,重来未卜意萧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