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得五字

小海歌阑渺平楚,中流日暮犹鸣橹。

怪疑铁笛和龙吟,清应冰弦出鱼舞。

响入芦花暗长潮,寒吞树影晴飞雨。

溯源欲听巫峡秋,梦绕蛾眉月三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钱惟善的《江声得五字》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江面的壮阔景象与独特的自然之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小海歌阑渺平楚”,以“小海”喻指江面,仿佛是辽阔无垠的大海,歌声在平旷的原野上回荡,营造了一种悠远辽阔的意境。接着,“中流日暮犹鸣橹”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上船只还在忙碌着,船桨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黄昏中回响,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怪疑铁笛和龙吟,清应冰弦出鱼舞。”这两句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江水的声音比作铁笛的吹奏和龙的吟唱,又似冰弦弹奏出的音乐,让鱼儿随之起舞,形象地表现了江水声音的清脆悦耳和生机勃勃。

“响入芦花暗长潮,寒吞树影晴飞雨。”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声音与周围景物的互动,芦花随风摇曳,长潮涌动,寒气使得树影在晴空中似乎被雨水吞没,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溯源欲听巫峡秋,梦绕蛾眉月三五。”表达了诗人想要追寻江水源头,倾听巫峡秋天的声音,以及在梦中绕过峨眉山,仰望三五明月的情景,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江水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

收录诗词(76)

钱惟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 字:思复
  • 号:曲江居士
  • 籍贯:钱塘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太常博士柳公浦阳十咏诗(其一)龙峰孤塔

岿然特立梵王宫,梯级惟容鸟道通。

翠壁云绡红劫火,铁檐铃雨落秋风。

高标插汉苍龙左,倒影横江白鹤东。

何日扪萝寻胜迹,不愁千里目难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太常博士柳公浦阳十咏诗(其二)南江夕照

目尽江南送夕阳,空明直下接鱼梁。

千重云岫连平远,五色霜林映渺茫。

孤鹜倒飞天上下,长虹高卧水中央。

白云红稻多秋思,付与诗翁了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太常博士柳公浦阳十咏诗(其三)东岭秋阴

青山失色暗丹枫,广野平林杳霭中。

半岭无云时惨淡,尺天不雨亦空濛。

冥冥南向藏玄豹,漠漠东开见白鸿。

高处夕佳难揽结,扫除阴翳待雄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太常博士柳公浦阳十咏诗(其四)昭灵仙迹

肌肤冰雪藐神人,此地昭灵迹未陈。

华表鹤归终解语,鼎湖龙起复攀鳞。

雨香宝穑琼田晓,露冷琪花碧涧春。

仙驭时随青鸟去,定陪昆圃宴群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