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感怀二首(其二)

恭闻夏后圣,秉志切元元。

洪波荡中土,隐若裂肺肝。

不辞排决力,宁论胼胝艰。

去家七八载,三过不入门。

诚精格玄昊,金书下层峦。

禹拜受此书,治水识其端。

鞭挞蛟与螭,疏凿江与汉。

江汉故汤汤,河淮无溢湍。

九州一以平,四隩罄欢颜。

上启重华帝,巡狩驻瑶幡。

玄冕照林阿,韶韵播江潭。

爰以上公秩,望兹南维尊。

秩秩虞夏文,郁郁夔龙班。

缅思此盛际,千岁不可攀。

测知圣哲心,匪恣一身安。

顾予道未至,愿言归山樊。

山樊有故侣,终焉击壤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直所作的《衡岳感怀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对古代圣贤大禹治水功绩的感慨和追忆,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精神的崇敬以及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反思。

诗中开篇“恭闻夏后圣,秉志切元元”,赞美了大禹作为古代帝王的崇高志向和对百姓深切的关怀。接着“洪波荡中土,隐若裂肺肝”描绘了洪水泛滥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大禹面临的巨大挑战。诗人进一步赞扬大禹不辞辛劳、勇于担当的精神,“不辞排决力,宁论胼胝艰”,表现了大禹为治水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去家七八载,三过不入门”则展示了大禹为治水事业长期在外奔波,甚至不惜牺牲家庭生活的高尚品质。接下来“诚精格玄昊,金书下层峦”描述了大禹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获得治水真谛,最终得到上天的启示和指导。

“禹拜受此书,治水识其端”表明大禹在得到天书后,明确了治水的方法和路径。接下来“鞭挞蛟与螭,疏凿江与汉”生动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具体行动,通过驱赶水怪、疏通河道,成功治理了洪水。

“江汉故汤汤,河淮无溢湍”展现了治水后的成果,江河恢复了往日的浩荡,不再泛滥成灾。接着“九州一以平,四隩罄欢颜”强调了大禹治水对全国的影响,九州大地得以安宁,人民欢欣鼓舞。

最后,“上启重华帝,巡狩驻瑶幡”提到大禹的功绩被后世帝王所铭记,巡狩时驻足欣赏。诗人通过“玄冕照林阿,韶韵播江潭”描绘了帝王巡游时的庄严景象,以及音乐在江边传播的美好画面。

“爰以上公秩,望兹南维尊”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古代圣贤地位的向往。“秩秩虞夏文,郁郁夔龙班”则赞美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圣贤的卓越成就。

“缅思此盛际,千岁不可攀”表达了对古代盛世的怀念,以及对无法达到如此高度的自省。“测知圣哲心,匪恣一身安”揭示了诗人对古代圣贤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安逸生活的反省。

“顾予道未至,愿言归山樊”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尚未达到圣贤境界的自知之明,以及渴望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愿望。“山樊有故侣,终焉击壤欢”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场景,与老友在山林间击壤而歌,共享自然之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禹治水事迹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古代圣贤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58)

胡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日台

肃此葵藿志,候彼扶桑巅。

元气辟混沌,大明升重渊。

浮云莫蔽亏,赫曦以中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会仙桥

石梁驾空壑,飘飖凌风跻。

道遇古皇仙,指我上天梯。

我揖谢仙人,先后天在兹。

形式: 古风

戏作最洁诗口号(其一)

何物称最洁,予怜山下泉。

出石全无滓,涵光自有涟。

无令许由至,洗耳污清涓。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戏作最洁诗口号(其二)

何物称最洁,予怜冈上雪。

如盐非火燔,比玉无蝇涅。

无令樵父行,踏破山前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