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歌

大风扬兮赤云屯,楚人望气皆龙文。

当时吾甚笑亚父,幸至彭城疽背死。

谁云沐猴竟遭烹,汝乃盛怒咍孺子。

嗟哉拔山之力不可得,扶义而西取天下者以三尺!

君看项王重瞳舜重瞳,天命乃在隆准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夏溥的《鸿门歌》,通过历史典故与人物对比,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思考。

开篇“大风扬兮赤云屯”,描绘出风云变幻的壮阔景象,预示着历史的转折与英雄的诞生。接着,“楚人望气皆龙文”一句,借古人观天象以卜吉凶的传统,暗示了楚地英雄辈出,暗含对项羽的赞美。

“当时吾甚笑亚父,幸至彭城疽背死”两句,通过对比项羽与范增(亚父)的命运,表达了对项羽英明决策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范增的智慧与忠诚未能挽救项羽的失败,彭城之役后,项羽因背疮而亡,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象征着英雄时代的落幕。

“谁云沐猴竟遭烹,汝乃盛怒咍孺子”则运用了“沐猴而冠”的典故,讽刺那些外表看似英雄实则不堪一击的人,同时对项羽因小失大的行为表示惋惜。这里将项羽与“孺子”相对比,强调了他虽力大无穷却在细节上处理不当,最终导致失败。

“嗟哉拔山之力不可得,扶义而西取天下者以三尺!”这一句直接点明了项羽的力量虽强,但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反而是手持三尺剑的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这里的“三尺”指剑,暗喻刘邦凭借智谋和策略,而非单纯的武力,成功夺取了天下。

最后,“君看项王重瞳舜重瞳,天命乃在隆准公”总结了全文,通过比较项羽与舜帝(传说中的圣君)的眼睛特征,指出真正的天命在于拥有高尚品德与智慧的领导者。这句话既是对项羽的惋惜,也是对刘邦成功的一种肯定,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鸿门歌》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反思,以及对道德与智慧在决定历史走向中的作用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

夏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溥字大之,一字大充。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路学教授

  • 号:虎怕道人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吴山谣和铁雅先生首唱

中兴过江笑诸人,三十二表哀老臣。

倡和国事可斩桧,马上青衣竟何在。

采石未靖瓜洲惊,战功今乃归儒生。

第一峰前谁立马,夜箭射血来帐下。

形式: 古风

佳句不随飞鸟尽,名山可想属僧多。

沈香已带寅前气,腊酒初闻子后香。

月明夜色玉连锁,露冷秋茎金屈卮。

作赋重游前赤壁,题诗一笑再玄都。

功名不建头颅老,日月如驰髀肉生。

旧书馀草风搜遍,好树开花月送来。

凄其死者无归路,羞与雠人共载天。

形式:

自题画

无多茅屋沧波远,一半青山竹树遮。

宛似吾乡荒寂地,直疑割我白鸥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赠欧阳圭斋.赠欧阳圭斋

圭斋还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回。

若使他人居二品,门前车马闹如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