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春》由清代诗人程简所作,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留恋。
首句“九十韶光转眼空”,以“九十”指代一年中的春日时光,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紧接着“怪他青帝去匆匆”,将春神比喻为“青帝”,以“去匆匆”表达春的离去速度之快,令人感到意外和惋惜。
“都将思妇劳人意,付与啼红怨绿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们对春天的依恋和不舍之情寄托于“啼红怨绿”之中。这里的“红”和“绿”分别代表花朵和树叶,它们在春天最为繁盛,如今却随着春的离去而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有恨催归惟杜宇,无情相送是东风。”杜宇,即杜鹃鸟,以其啼声凄厉,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哀愁。诗人说只有杜宇能感知到春天的离去,催促它归去,而东风则显得“无情”,似乎毫不在意春天的离去。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天离去时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仙山若果春长在,早觅丹砂访葛洪。”表达了诗人对永葆青春、留住春天的美好愿望。仙山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春天能在那里永恒存在,那么诗人愿意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丹砂,拜访葛洪这样的仙人,以求得永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