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

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

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

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

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

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

老人尚记为儿时,烟火万里连江畿。

斗米三十谷如土,春花秋月同游嬉。

定陵龙驭归苍昊,国事人情亦草草。

桑田沧海几回更,只今尚有遗民老。

语罢长谣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

与君同是避秦人,不醉春光良可惜。

春非我春,秋非我秋。

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流。为君酌酒长无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以桃花溪为背景,借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首句“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借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和“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描绘了寻找桃花源的艰难过程,以及高士们留下的话语,虽未得见桃花源,但其精神追求却永存。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进一步强调了桃花溪边君子云集,环境优美。随后“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赞美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描述了主人公年轻时读书求学,年老后回归自然,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表现了主人公虽年岁已高,但精神焕发,对时间的流逝淡然处之。

“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描绘了与邻居相聚,畅谈欢笑的场景,展现了淳朴的人际关系。“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在饮酒畅谈后,情感激荡,难以自抑。

“老人尚记为儿时,烟火万里连江畿”,回忆起儿时的景象,与今日的繁华形成对比。“斗米三十谷如土,春花秋月同游嬉”,描绘了过去生活简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定陵龙驭归苍昊,国事人情亦草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的无奈。“桑田沧海几回更,只今尚有遗民老”,感叹世事沧桑,唯有老者还留在此地。

最后,“语罢长谣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在交谈结束时,举杯畅饮,仿佛回到了往昔。“与君同是避秦人,不醉春光良可惜”,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即使不醉,也应珍惜眼前春光。

整首诗通过桃花溪这一意象,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题虞山友人种菊图

画师不见黄公望,暖翠晴岚尚插天。

何日结邻同种菊?溪锄对把破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虞山

几折嶙峋上,烟云杳霭间。

侵衣见苍翠,沸耳听潺湲。

俗爱三春闹,余欣半日闲。

从兹蜡两屐,揽胜始虞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归允肃

曾因一面识端人,实践躬行事事真。

不愧榜中名第一,公门收尽上林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孙赤崖尚湖垂钓图

丈夫高步隘九州,回合万里穷荒陬。

惊才巨笔摩天游,手劈造化挟雕锼。

君家兄弟驰骅骝,吐气直作长黄虬。

万言射策登螭头,至尊含笑回青眸。

伯仲才名孰与俦,载赓苹鹿声呦呦。

鸿文丽藻扬高秋,青蝇白璧纷杂揉。

歘忽变幻生疮疣,关门一去路阻修。

云山矗矗骑青牛,黄沙白草风飕飕。

只身弹铗空蒯缑,振笔往往鸣铿球。

献赋屡荷君王褒,天星回环动行辀。

春明丽景还皇州,遥望故乡郁夷犹。

飘然一舸轻浮沤,把钓欲拂珊瑚钩。

君家向住东海头,桃源碧树春油油。

尚湖绿水扬清讴,吾谷丹枫万树稠。

湖光掩映清且幽,投竿唼唼群鱼游。

洪涛蜿蜒横吞舟,弱纶香饵垂中流。

一朝引出如山丘,钓鳌壮志乐可酬。

江头鲈鲙思悠悠,芹芽正暖蒲稗抽。

金盘飞雪倾庶羞,载酒烹鲜明月洲。

还家之乐良独优,肯学严陵五月披羊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