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吹台(其二)

抠衣蹑层台,游心肆远瞩。

阡陌递回亘,川原洞相属。

旷野黄尘飞,白日淡无旭。

闭关伏空案,生事常碌碌。

凭高一瞻眺,始觉羁意足。

寒云何层层,中有南飞鹄。

安得附书去,道我心中曲。

顾影忽不见,观望空踯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古吹台的所见所感。首句“抠衣蹑层台”形象地写出诗人轻步拾级而上的动作,显示出他对登高望远的期待。接下来,“游心肆远瞩”表达了他放开心怀,尽情欣赏远方景色的决心。

“阡陌递回亘,川原洞相属”两句,通过描绘田间小路曲折连绵,河流平原相连不断,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开阔之感。然而,“旷野黄尘飞,白日淡无旭”又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天气的阴沉,增添了寂寥气氛。

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禁感叹“闭关伏空案,生事常碌碌”,流露出对日常琐事的疲惫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登高之后,“凭高一瞻眺,始觉羁意足”表达了暂时摆脱束缚后的满足与宽慰。

最后,诗人遥望南飞的鸿雁,想象着如何能借此传达内心的情感:“寒云何层层,中有南飞鹄。安得附书去,道我心中曲。”然而,当他回头寻找自己的身影时,“顾影忽不见,观望空踯躅”,又流露出孤独与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高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变化和个人心境的起伏,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追求,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8)

刘大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嚄唶吟

北方苦旱南苦雨,天倾地缺谁能补。

幽州五月尘塞空,麦苗一寸不出土。

谁知南中夏潦发,鼋鼍登堂鱼窥宇。

四十年来又见之,熊兵桥东水丈五。

入春以来常苦霖,十日不得两日晴。

吴棉著身夏不脱,高堂习习清风生。

连城鲑菜已无种,况乃泛滥妨深耕。

中宵忽报双江溢,顷刻巨浪排山立。

惊沙大石随潮至,万户千村卷蓬疾。

乱流作势向城来,七城黯黯昼不开。

疾雷一声破空下,三条九剧声号哀。

垣墉杂遝任摧倒,白骨死葬洪涛堆。

我家城西当水头,水高过人人上楼。

大墙如山向我倾,危楼黠戛亦有声。

老人呼天稚子哭,顷刻性命成漂腾。

城墙结筏冲波出,此身但存他何恤。

烈风三日水归壑,沈沈万灶炊烟息。

回家瓮盎百不完,老屋半欹犹未坼。

我时游梁方病暑,石铫调汤手自煮。

仆夫言有尺书来,开缄手颤不得语。

安全百口自天幸,萧条四壁奈何许。

一身俯仰宇宙窄,高堂阔绝关山阻。

人生百年无事无,忧患相煎何太苦。

形式: 古风

后嚄唶吟

生不必荆吴九州陌,华驺横路交霜戟。

亦不必河阳十里园,珠帘锦障围春暄。

胡为狶膏棘轴走四海,乃不抗首归柴门。

浮云万变渺难执,但见日月催晨昏。

故乡亦未归,旧事不可论。

忆我未坠地,大父已作吏。

作吏三十年,还家旧物惟青毡。

吁嗟先君我未面,北堂有母传遗编。

寒宵篝火课我读,有时泪下如迸泉。

大父归来时,我年已长成。

我母望我长,我长乃复远徂征。

栖迟两射金门策,飘零更作梁园客。

梁园日晚西风急,沙尘蹴天窗牖黑。

九衢车马去如织,觌面相逢不相识。

黄河之水滚滚东南流,客子有家归不得。

中夜孤吟起太息,家贫洁养干微禄。

何曾盗得太仓五斗粟,半管毛锥残欲秃。

匆匆走路歧,恻恻身上衣。

重闱念我心伤悲,目断直北征鸿飞。

腐儒刺促天所嗤,明年更索长安米。呜呼!

苍天何不且使朔饱侏儒饥。

形式: 古风

杨郎山夜泊即事

云阵欲东下,急风争向南。

精灵战雷电,鲛鳄拔秋潭。

断港群舟拜,中流大浪酣。

艰虞更留滞,水宿况真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江行杂作

深冬未遣放严霜,阳月江行似瘴乡。

雨接日光云断续,秋留树色叶青黄。

烟容醉眼翻宜睡,昼景闲吟转觉长。

舟子落帆祀神福,还呼僮仆泛杯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