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一笑》由清代诗人黄毓祺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超然态度。
首联“蛮触交兵箭在弦,幽人孤往笑求田”,以“蛮触交兵”比喻世俗纷争,箭在弦上,随时可能爆发。而“幽人孤往笑求田”则描绘了一位隐士独自漫步,面对世间纷扰,却能以笑应对,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智慧。
颔联“餔糟尚有巾堪漉,啜水曾无炭可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态度。餔糟,即饮浊酒;漉巾,指用布过滤酒渣。诗人说即使在饮用浊酒时,仍有巾可用以过滤,而在饮水时,无需炭火煎煮。这象征着无论生活条件如何简陋,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满足,不为外物所累。
颈联“衣破冷风吹瘦骨,屋穿明月照空拳”,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苦与孤独。破衣在冷风中摇曳,月光穿透破屋,照射在空拳之上,既显出物质生活的贫乏,也暗示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坚韧。
尾联“欢娱过眼皆萧瑟,味美何须苦忆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认为,世间的欢娱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美味的食物并非必需,内心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