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录三(其一)赤乌碑

僧来天竺国,寺创赤乌年。

碑碣前朝重,文章后世怜。

秋风生大野,斜月堕重渊。

有待龟龙负,图书得共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赵觐的《静安八咏录三(其一)赤乌碑》,以“僧来天竺国,寺创赤乌年”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天竺国与赤乌年的设定,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碑碣前朝重,文章后世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碑文与文章不仅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情感,更是后人追思与敬仰的对象,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重”与“怜”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刻认识。

“秋风生大野,斜月堕重渊”,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画面,秋风在广阔的田野上吹拂,斜月沉入深邃的深渊,这样的景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有待龟龙负,图书得共传”,诗人以龟龙负书的传说为喻,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寄予厚望,期待它们如同龟龙背负图书一般,跨越时间的长河,流传于世。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愿景,使得整首诗在赞美历史与自然的同时,也传递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赵觐的《静安八咏录三(其一)赤乌碑》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历史、自然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5)

赵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静安八咏录三(其二)陈桧

不识陈朝桧,相传故老言。

理文俱左纽,后土自蟠根。

气迥青山暝,阴寒玉殿昏。

何须野王笔,图画至今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静安八咏录三(其三)芦子渡

芦花十里塘,野色正荒凉。

明月秋无际,西风雪有香。

渔郎茆屋小,估客棹歌长。

自愧无家别,经行百感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静安八咏录二(其一)沪渎垒

山暝蒺藜黑,天寒燐火青。

将军身没后,衮海毒蛟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

静安八咏录二(其二)涌泉

光摇星彩乱,声散雹珠圆。

不为将军拜,玄机极后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