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西风竹》,作者是宋代词人陈东甫。该词以秋风中的竹子为描绘对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西风竹",开篇即点明季节,西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秋意。"风入翠烟□矗","翠烟"形容竹林的青翠,"矗"字则写出竹子挺拔的姿态,被风吹动时更显生动。此处的□可能是漏掉了一个字,但不影响整体意境。
接下来的"红小阑干知几曲",描述了竹林边的小巧阑干,曲折蜿蜒,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声声敲碧玉",形象地比喻竹叶在风中摇曳,如同敲击碧玉般清脆悦耳。
"窗下凤台银烛",将视线转向室内,银烛照耀下的窗台,与室外的竹声形成对比,增添了一丝静谧和孤独。"断梦已惊难续",暗示词人或许在梦中被竹声惊醒,难以再入睡,心境颇为落寞。
最后两句"曾伴去年庭下菊,夜阑听雨宿",回忆起去年此时,竹子与庭前菊花相伴,夜晚聆听雨声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中的竹子,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