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遣意奉呈同学诸君子及示叔贞秀才

累物扰灵府,澹然无所为。

家贫自鲜营,万事俱不知。

日禄馀一斗,粗给菜与麋。

秫田亦易耕,有酒供四时。

门多儒雅客,暇则斟酌之。

相对靡俗言,共谈止诗书。

遐情或深契,欢笑同解颐。

孰谓千古远,其人如在玆。

于心有至乐,天地亦可遗。

未知轩裳贵,讵识势位卑。

彼美要路仕,贤劳耀轻肥。

穷通各有适,宁论是与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孝孺在简朴生活中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他远离尘嚣,不为物欲所累,内心淡泊,对万事都显得无所知。生活虽简陋,仅有一斗日禄,却能自给自足,以酒和粟田满足日常所需。家中常有儒雅之士来访,他们共同探讨诗书,分享欢笑,心灵相通,仿佛跨越了时间的距离,与古人对话。诗人认为,内心的至乐足以超越物质的贫乏,天地间的一切都能成为心灵的寄托。

诗中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上追求权势富贵者的讽刺。方孝孺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物质世界的贫乏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纷扰的对立统一。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谢生因奉寄?阳公

帝子谨王度,大藩臻治平。

文风播南土,四国扬休声。

上公国懿亲,令德惟邦祯。

奉恩自夙昔,脩贡表贞诚。

名马西域来,玉勒悬珠缨。

金门足麒麟,特受顾盻荣。

王昨驻中都,貂蝉蔼盈庭。

公来必燕语,礼接同友生。

异质况天挺,至尊爱弥甥。

勋贤冠当世,夷夏钦盛名。

继美实在玆,闻望良匪轻。

近因师传重,愈见德业成。

历数传万年,苍生仰皇明。

岂徒本攴盛,股肱在公卿。

海内虽巳康,民俗犹未宁。

鄙夫抱深念,思睹礼乐兴。

愿公善匡辅,报主以忠贞。

载光史臣籍,永迈宗戚英。

灵雨洗南麓,汉光晚来盈。

临流送回使,怀古动遐情。

形式: 古风

发褒城过七盘岭宿独架桥阁上

名为不祥器,斯理昔未觉。

及玆困奔走,始叹立论确。

险哉七盘山,羊肠凌巘崿。

三年八往返,颠顿发早白。

此行当盛夏,溽暑逞馀虐。

昼伏避蚊䖟,宵征越林薄。

危桥带褒水,俯瞰波流恶。

凿石劳众工,缘崖搆飞阁。

下扶千柱壮,上倚浮云弱。

怒雷地㡳鸣,悬瀑崖际落。

山中邮传少,过客资凄泊。

劳者务苟安,宁思非所托。

更阑急雨至,洪涛相喷薄。

鬼神助晦冥,天地混磅礴。

病身倦辗转,酣寝绝疑愕。

晨兴霄景澄,林壑还可乐。

有生大化中,万变相综错。

所遇听自然,何处匪安宅。

历聘鲁中叟,咏归沂上客。

劳逸命分殊,顺俟安敢择。

形式: 古风

过溁阳

露湿尘不起,晓行秋气清。

遥天星未没,野草虫乱鸣。

途中何所见,多见古军营。

断沟无新水,荒陇存古城。

为问战者谁,其人总豪英。

当时誇气势,毕命恣纷争。

但恨智力殚,讵思时世更。

寂寞千载后,艰劳竟何成。

身亡事即巳,得失存空名。

善者或称叹,恶者受讥评。

因之念首阳,西顾清风生。

感此默自叹,白日车前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过宁陵县学

师道古所重,义与君父同。

自从东汉来,节行著高风。

系理或诉冤,死请代以躬。

收葬与抚孤,恳恻贯苍穹。

圣贤垂大法,勉孝兼劝忠。

岂闻讼其师,挤寘囹圄中。

执宪者何心,此辈忍见容。

不惟紊人纪,实斁上帝衷。

至理有相关,斯乃教化宗。

扶持罔失坠,允藉参赞功。

末俗日悍骄,童稚忘敬恭。滔滔未有艾,??安所从。

我行闻怪事,窃叹徒伤恫。

谁操黜陟柄,幸为惩顽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