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哀

预料事当尔,此意至悽切。

况复身及之,生死吾安择。

自吾成童时,民劳得小息。

书生困帖括,懔若抱残缺。

人知王室尊,那计生事拙。

默窥朝野情,不醉常兀兀。

人以官为家,遂以官立国。

鄙夫竞濡沬,贤者或矫饰。

泥取古昔名,新理任汩没。

我与世同化,所学岂殊辙。

深悲来日难,匹夫与有责。

侧闻宪法立,迅疾万弩发。

亲贵集大柄,四海各休戚。

所持进化理,忽与初念别。

踯躅将安归,放情山水窟。

江南厌靡丽,度陇苦萧瑟。

风气递旋转,人心有南北。

奈何势所激,一发不两月。

心知人世改,愁到海水竭。

兵气郁不开,关河信四塞。

去官如脱囚,心死身则适。

改岁天气佳,浊酒容一呷。

晴风入寒沙,泉动冰滑滑。

占天有生意,望春犹恍惚。

谁与解烦忧,如石不可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述哀》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预料事当尔,此意至悽切”点明了诗人对未来的预感和内心的悲痛。接着,“况复身及之,生死吾安择”表达了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人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叹“书生困帖括,懔若抱残缺”,表达了对读书人困境的同情。他进一步反思社会现象,“人知王室尊,那计生事拙”,揭示了社会对权力的盲目崇拜和对民生的忽视。

诗人观察到官场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人以官为家,遂以官立国。鄙夫竞濡沬,贤者或矫饰”。他批评了追求名利的风气,“泥取古昔名,新理任汩没”,指出传统与新思想之间的冲突。尽管身处这样的环境,诗人坚持自我,“我与世同化,所学岂殊辙”,表达了坚守信念的决心。

诗人对未来充满忧虑,“深悲来日难,匹夫与有责”,认为每个人都应承担起改变社会的责任。他听到宪法建立的消息,却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背离,“默窥朝野情,不醉常兀兀”。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逃避现实,“踯躅将安归,放情山水窟”,寻求心灵的解脱。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放弃对社会的关注,“江南厌靡丽,度陇苦萧瑟”,他意识到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差异。面对社会变革的加速,“风气递旋转,人心有南北”,诗人感叹形势的激烈变化。他担心这种变革可能带来的后果,“奈何势所激,一发不两月”,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诗人深知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心知人世改,愁到海水竭”,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兵气郁不开,关河信四塞”,即使在动荡的环境中,也寻找着一线生机。“去官如脱囚,心死身则适”,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最后,“改岁天气佳,浊酒容一呷”,在新的一年里,诗人希望能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生活的一刻宁静。

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寿臣三弟书(其二)

长镵托命吾何有,夜雨联床老更难。

姑妄听之容笑傲,万无可说祝平安。

一生忧患知谁健,十月音书隔岁看。

纵使馀年好相见,人间赢得是辛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纪梦

出门冰嵯峨,欲游兴屡辍。

胸中千万山,偃蹇不自得。

一梦堕苍莽,山山弄春色。

结想每形役,虚空有禅悦。

觉来天气佳,初日在墙缺。

风远市声微,窗虚尘影直。

濛濛换朝气,扰扰触陈迹。

生事如转轮,静者窥其隙。

枕痕叠忧患,睡意能超忽。

还觅梦中山,翛然映空碧。

形式: 古风

将至秦州避乱次陈子言留别兰州诸友韵

国身通本春秋旨,海内从教索解人。

绝塞散存专制体,一廛今作幸生民。

少年慷慨犹摩剑,乱后光阴看转轮。

梦醒莫愁身世改,雪中一鸟已鸣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一条山出长城寄怀赵芝山都督

束风吹沙春无色,白日荒荒草痕黑。

驱车不向中原行,藐然大地无空阔。

天低野旷不见路,沙上行人愁日昃。

一驼回首向长城,绝似湖阴孤鹭立。

两年放失江南春,翻从绝漠望乡国。

故人赆别知我贫,语我重来意悽切。

乾坤已更新涕泪,阅世难循旧车辙。

我行万里蚁旋磨,君拥岩疆龙起蛰。

散兵无术绝输挽,穷边例为人弃置。

时艰不作来日计,改弦往往穷儒术。

人间何世我别君,君自忧危我萧瑟。

尘昏跃马一碗泉,聊取甘芳解烦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