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堂春夜

南楼紞紞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边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南楼上传来稀疏的更鼓声,月光透过纱窗洒满庭院一片明亮。
月光下的稀疏梅花倒映在帘幕上,读书的孩子隔着窗户传来琅琅书声。
病痛中我低声呻吟,但心中对边疆的忧虑并未消减。
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起草北伐的檄文,这座山城中的我依然是那个老书生。

注释

紞紞:形容更鼓声稀疏。
纱笼:纱窗。
映月:月光照亮。
稚子:年幼的孩子。
呻吟:因病痛而发出的声音。
汛扫:清理。
边尘:边疆的战尘。
草檄:起草檄文。
二纪:二十年。
山城:偏远的城镇。
老书生: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的读书人。

鉴赏

这首《燕堂春夜》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夜晚在燕堂中所见所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南楼紞紞下疏更”,以深夜时分楼上传来的更鼓声,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一点纱笼满院明",则通过月光透过纱窗洒落满院的明亮,烘托出静谧的夜色。

接下来两句,“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稚子隔窗声”,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梅花倒影和远处稚子读书的声音,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呻吟药裹身宁久",诗人自述身体不适但仍坚持服药,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汛扫边尘意未平",则流露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未能平定边患的忧虑。

最后两句,“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迈,却仍在为北伐之事起草檄文,身处偏远山城,身份依旧是一名老书生。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生活的琐碎,又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独特风貌。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羲农

羲农去不反,释老似而非。

太息众皆醉,逝将谁与归。

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

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薄醉遣怀

局蹐蜗庐迮,萧条鹤发新。

途穷贫入梦,身老病欺人。

带索忘三组,羹藜抵八珍。

蓬窗一杯酒,自觉胆轮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衡门

小聚风烟外,衡门水竹间。

疏沟分北涧,剪木见南山。

人笑谋生拙,天教到死闲。

犹存拄杖子,遇兴即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衡门独立

春归堪笑又匆匆,水白秧青细雨濛。

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

宋清药券贫来积,李贺诗囊病后空。

惟有剧谈能一洗,芳尊那得故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