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七十八)

发头滴血眼如镮,吐气云生怒世间。

争耐不平千古事,须期一诀荡凶顽。

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

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额头滴血眼神如环,气息如云愤怒人间。
怎能忍受千古的不公,只愿一战荡平邪恶顽固。
斩杀蛟龙翻涌起大海,除掉恶虎拔起远方山峦。
为了世间安宁肩负道义,剑光中鲜血斑驳点点。

注释

发头滴血:形容极度愤怒或悲痛时额头流出的血。
眼如镮:比喻眼神锐利如环状物。
吐气云生:形容气息强烈,如同云雾般涌现。
争耐:怎能忍受。
不平千古事:千百年来累积的不公平之事。
一诀:一场决战。
荡凶顽:荡平凶恶顽固之人。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象征强大的敌人。
翻沧海:形容力量巨大,能掀起海浪。
暴虎:猛虎,比喻强大的对手。
拔远山:拔起远方的山,形容力量惊人。
世情:世间的情势。
负义:违背道义。
剑光:剑的光芒。
腥染:被鲜血染红。
点痕斑:斑驳的血迹。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愤怒和批判精神,诗人通过激昂的情感抒发,对历史上的不公正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首句"发头滴血眼如镮"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悲愤之情,"眼如镮"则更增添了一份锐利与坚定。

接着,"吐气云生怒世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愤慨与不平,似乎每一次呼吸都化作对世界的控诉。"争耐不平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累积的不公正事件无法忍受的心情。

"须期一诀荡凶顽"则透露出诗人渴望通过某种方式或力量来彻底改变这一切,而"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的壮丽画面,更是将这种改变愿景推到了极致。这里的"蛟龙"和"暴虎"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撕裂现实的枷锁。

最后两句"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则表达了诗人在追求改变的过程中,同时也承担起了某种道德责任。"剑光腥染点痕斑"这一形象,既是对战斗和牺牲的描写,也暗示着这种改变并非易事,将伴随着鲜血和伤痕。

整首诗语言激越,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正义与勇气的颂扬。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七十九)

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

便将金鼎丹砂饵,时拂霞衣驾鹤行。

天上双童持佩引,月中娇女执幡迎。

此时功满参真后,始信仙都有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八十)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

诗吟席上未移刻,剑舞筵前疾似风。

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

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入坐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言(其八十一)

修修修得到乾乾,方号人间一醉仙。

世上光阴催短景,洞中花木任长年。

形飞峭壁非凡骨,神在玄宫别有天。

唯愿先生频一顾,更玄玄外问玄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言(其八十二)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

每留客有钱酤酒,谁信君无药点金。

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