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吟

高秋白露如零雨,促织惊寒近床语。

美人不寐空闺深,共向西风诉离苦。

玉关征人去不归,无书寄与来鸿飞。

背壁孤灯照清泪,谁家急杵敲寒衣?

寒衣八月当寄时,今年独恨衣成迟。

天吴颠倒旧绣裂,春蚕冻损新丝稀。

夜长抱膝三太息,此怀促织那能知。

微霜凄凄月欲没,四壁萧萧声转急。

吟成锦字长相思,万里秋空凝愁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促织吟》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描绘了秋夜中促织的叫声和一位思妇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高秋白露如零雨”,以白露比作细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清凉湿润。接着“促织惊寒近床语”一句,通过促织(蟋蟀)的叫声,暗示季节的变换,同时也为下文思妇的孤独情感埋下伏笔。

“美人不寐空闺深”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思妇,她独自在深闺中难以入眠,内心充满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共向西风诉离苦”进一步强调了思妇的孤独与哀愁,她只能对着西风倾诉自己的离别之苦。

“玉关征人去不归,无书寄与来鸿飞”两句,直接表达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渴望得到丈夫的消息,但又只能寄托于南飞的大雁。接下来的“背壁孤灯照清泪,谁家急杵敲寒衣?”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思妇深夜难眠,独自流泪的情景,以及她为丈夫准备衣物的辛劳。

“寒衣八月当寄时,今年独恨衣成迟”两句,将思妇的思念与时间的紧迫感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关怀与等待的焦虑。接下来的“天吴颠倒旧绣裂,春蚕冻损新丝稀”两句,通过描述绣品的损坏与新丝的稀少,象征着思妇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最后,“夜长抱膝三太息,此怀促织那能知”表达了思妇长时间的思念与叹息,而促织的叫声却无法理解她的痛苦。末尾“微霜凄凄月欲没,四壁萧萧声转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月光即将消失,四周显得更加寂静,思妇的哀愁似乎也更加浓重。而“吟成锦字长相思,万里秋空凝愁碧”则以思妇的锦书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万里秋空中的愁绪凝聚成一片碧色,形象地展现了她深深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刻画了思妇在秋夜中的孤独、思念与哀愁,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晚霜曲

空云黯淡青鳞斜,月色惨惨黄铺沙。

九天青女曳裾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僵禽淅飒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

琐窗疏帘点轻毳,古砌芳花凝碎玉。

绣帐垂深□□处,两两金乌喷晴雾。

春浓入骨不知寒,屏外凄风倒回去。

烛龙破梦惊晴光,酒波煖滟酥花香。

笑看碧瓦冻鸳鸯,岂知茅屋悲无裳。

形式: 古风

杀虎行

兰溪太守今刘昆,痴虎有耳胡不闻。

夜深妥尾古道上,日暮搏犬荒城根。

风吹黄茅走白额,猎夫一见欢踊跃。

乱刃交挥白雪翻,双眸怒迸金丸落。

后车传送如献俘,当轩裂肉空须臾。

长河无蛟恶党静,里中三害今何如?

平生意气多豪野,亦欲短衣驰匹马。

一扫腥魂险穴空,长歌慷慨南山下。

形式: 古风

落花行

东风吹花花作团,美人脉脉凭阑干。

倦投红筵逐舞凤,故寻翠袖萦钗鸾。

去年送别城南道,城南飞花映芳草。

关河万里人未归,风雨一番春又老。

抱愁无语还空闺,拂钗揽袖香依依。

绿阴锁窗蝶影断,空枝吊月鹃声悲。

青春不复回,游子不顾期。

美人掩泪长相思,恨身不似花能飞。

花飞终恨沾尘泥,安能与花飞去阳关西。

形式: 古风

苦旱行三首(其一)

五月苦旱今未休,青空烈火燔新秋。

雨师不仁龙失职,百鬼庙食茫无谋。

我欲笺天诉时事,只恐天公亦昏睡。

苍生性命吁可哀,风云何日从天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