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恩上人还云门(其一)

当日亲曾见珙公,如雷辨舌振宗风。

分明句句字字是,又向苕川访病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当年亲眼见过珙公,他像雷霆般口才出众,弘扬了家族的风气。
他的话语清晰明确,每个字都掷地有声,他又去苕川探访那位病弱的老者。

注释

当日:当年。
亲曾:亲眼。
见:看见。
珙公:指代某位姓珙的人物。
如雷:形容声音响亮。
辨舌:能言善辩。
振:弘扬。
宗风:家族传统或风气。
分明:清晰明白。
句句:每一句话。
字字:每一个字。
是:是。
又:再。
向:前往。
苕川:地名,可能指现在的浙江湖州一带。
访:探访。
病翁:生病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送恩上人还云门(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佛学僧侣的尊敬和赞美,以及对于朋友离别的情感。

首句“当日亲曾见珙公,如雷辨舌振宗风”中,“珙公”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这里通过“如雷辨舌”来形容其言谈举止给人的震撼和启示,显示了作者对这位僧侣深刻的印象和敬仰之情。

接着,“分明句句字字是,又向苕川访病翁”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知识的精确把握,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重要和真切。同时,诗人在此也流露出对朋友(“病翁”)的关心之情,尽管朋友可能生病,但诗人依然想要寻访和探望。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佛学僧侣的敬仰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修养与文化素养,是一首情真意切且富含哲理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送戚性传

睢阳书院戚先生,纶也名孙侍从臣。

文物相传今几叶,又开讲席淑来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萧之刚

旬宣幕府得君重,直到千峰尽处回。

闻道棠阴春更绿,不妨依旧入东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程茂叔(其二)

真成有子万事足,何况人生七十稀。

莫道梅花遮五岭,头轻月朗去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程茂叔(其一)

天涯忽送非常喜,阿囝斑衣郎罢前。

话尽青灯十年事,床头周易故依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