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鹅池道士

鹅池道士何所事,摩顶向天手垂地。

家在赵州人不知,箕子之胄古姓氏。

箨冠不正綦履穿,风雪一蓑行乞市。

儿童遮道作戏嬉,大人白眼但瞋视。

我独羡渠啸咤人,只愁无酒不愁贫。

终夕对人突无语,诗画一发能通神。

咆勃气来便使酒,白日当筵骂太守。

绵山汨水义可投,不惜千金丧匕首。

早知骏骨成蹉跎,悔不临池学泛鹅。

无端我向秦中去,劝君隐卧湘山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鹅池道士的人物形象,其生活状态与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诗人吕时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士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道士名为鹅池,他的生活充满了神秘与超脱。他“摩顶向天手垂地”,似乎与天沟通,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他虽“家在赵州人不知”,却依然保持着古姓氏的骄傲,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

道士的外貌并不讲究,头戴不正的竹笠,脚穿破旧的鞋子,即便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也身披蓑衣,行走在市井之间。这样的形象,既显出他的朴素与随性,也暗示了他与世俗的疏离。

儿童在他面前嬉戏,大人们则以白眼相对,显示出社会对他行为的不解与排斥。然而,诗人独独欣赏他那啸咤人的豪迈,更看重的是他面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而非物质的富足或他人的认可。

道士在诗中展现出的不仅是个人的特立独行,更是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他“终夕对人突无语”,却能在诗画中通神,展现出深邃的思想与艺术造诣。面对他人的责难,他甚至“使酒”、“骂太守”,这种不畏权势的态度,体现了他对正义与真理的坚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道士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选择。他后悔没有像道士那样,投身于自然与艺术之中,而是选择了前往秦中,似乎在暗示自己对现实的妥协与无奈。同时,他也鼓励道士隐居于湘山阿,继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差,塑造了一个鲜明而复杂的道士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生活哲学与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94)

吕时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物篇赠徐文长

越王去后几千载,击豹吞蛇鬼物悔。

疑是东南地不平,秦皇帝来塞沧海。

海既不可塞,山亦不可改,山川灵气属真宰。

一朝六甲排天云,白日风雷下三界。

蛟鱼螺虫不敢语,千岩万壑发光采。

发光采,光陆离,孕四角,吐三眉。

天地失色神鬼失奇,黄金万斛将何为。

昔年曾同天马驰,神明天子知不知,于乎灵物知为谁。

形式: 古风

江上醉吟怀诸子

甬东归客情无已,江门醉舞秋风起。

桃花渡东包十亡,新安道上卢九死。

死者既死殊可悲,生者徒生乌足喜。

平叔多能无所用,文父甘贫了不耻。

惟有嘉则卖赋归,阁上长吟对妻子。

嗟余寥落还荆州,白日到家双泪流。

眼底故人复如此,此生促刺真蜉蝣。

且以微名埋曲糵,何须玉匣葬寒湫。

黄金空铸青牛老,金谷铜驼没秋草。

醉来万事付青天,千古空江月皓皓。

形式: 古风

对梅啜粥歌

东家宴客较鼍鼓,袅袅香风细腰舞。

满堂绛蜡明彻天,一掷黄金贱如土。

谁怜门外号寒儿,无裤无襦冰雪时。

不及豪门众黄犬,白日啮人当路危。

我家西溪麓,虽然贫不足。

梅花三百株,满盂黄菜粥。

形式: 古风

寿阳道上寄李中丞

足迹半天地,长歌行路难。

树昏鸡语涩,沙响马蹄酸。

急水层冰裂,空山片月寒。

好将迟暮色,写向故人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