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端午节后一个月,在青原书院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峨峨对青原,望望隔洲渚”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接着,“两地水云兼,惭愧湖山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承乏比摄官,驻足无定所”两句,诗人自谦地描述了自己的身份和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元都前度人,三年怅修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怀念与遗憾。
接下来,“所喜文字交,往来今旧雨”表明诗人珍视与文友之间的友谊,不论新老朋友都能相聚。“春风一月余,长嬴改时序”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
“流光去何速,蓂阶闰可数”感叹时光飞逝,通过闰年的计算来衡量时间的长短。“便腹笑经师,疑义存夏五”可能是在戏谑中表达对学术问题的探讨态度。
最后,“欲持益智粽,湘灵在何许”表达了诗人想要赠送礼物给某人的愿望,但对方却难以寻觅。“回首高山高,愿言结游侣”表达了对高山的向往以及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愿望。“把臂希五贤,叩关礼七祖”则是对古代贤者的仰慕,希望与他们交流学习。“良时难再得,永日独延伫”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孤独等待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学术、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