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祀灶日立春

春又人间。坐画角声中,聊饤辛盘。

土牛佳节,风鹤残年。战血一片关山。

更刮毛何地,向龟背千度成毡。有谁怜。

尽野梅红处,青是烽烟。

东皇也应如旧,见珂马当当,银烛朝天。

祀灶黄羊,名官青鸟,今夕都变桑田。

问醉时司命,忍凝睇、鬼妾花前。

倚栏干,望香南雪北,如此西川。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融入了祭祀灶神和立春节气的元素,展现了作者对时事变迁的感慨。开篇“春又人间”,点出新春的到来,然而在“画角声中”却透露出一种战乱的氛围,与节日的喜庆形成鲜明对比。“土牛佳节,风鹤残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苍凉,暗示着岁月的艰难。

“战血一片关山”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刮毛何地,向龟背千度成毡”则形象地描述了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接着,词人感叹无人同情,“野梅红处,青是烽烟”,以自然景色隐喻战事的烽火连天。

下半部分,词人将视线转向朝廷,“东皇也应如旧”,暗指皇帝依旧,但“珂马当当,银烛朝天”的景象已非往昔,暗示了朝政的衰败。“祀灶黄羊,名官青鸟”提及祭祀仪式,但昔日的庄重如今已化为乌有,变为“桑田”,寓意世事沧桑。

最后,词人借司命之名,质问命运为何对百姓如此无情,让“鬼妾花前”成为现实。他倚着栏杆,远眺“香南雪北,如此西川”,寓言国家四分五裂,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深深期盼。

整体来看,赵熙的这首《春从天上来·祀灶日立春》以春天为载体,通过祭祀场景,揭示了战乱、民生凋敝以及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忧患意识。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辘轳金井.薛涛酒,戏和休庵

艳天清福井华香,但唤小名先好。

沁透春心,有春人魂到。江楼弄棹。

定翠勺玉纤亲舀。合注鞋杯,香坟奠取,桃花红笑。

枇杷下秀眉自扫。想韦郎对饮,脸波齐照。

添个笺儿,赛临邛风调。唐家梦杳。

借诗约,醉它遗老。却恐休庵,微之一样,通身酥了。

形式:

庄椿岁.除夕

全家挨到今宵,雨声尚打谯楼鼓。

怒涛中坐,劫灰中老,阵云中住。

履道坊深,景阳钟动,梦痕盘古。

算春花秋月,弯强寸寸,如云卷风吹去。

秪有烽烟如故。问蛇年蜕将何处。

百年过半,缚船送鬼,万山无路。

爆竹声销,官梅寒重,银虬暗数。

似新人近了,旧人将别,在鸡鸣渡。

形式:

玉烛新.戊午人日答问琴阁

青城归客瘦。道井络经时,坐探星宿。

一筇在手,山中路、识遍千年樵叟。仙云万亩。

是水脉、江源蒸就。

如梦醒、茅屋鱼陂,归来市朝非旧。

人间溅血陈陶,叹六郡良家,义军谁救。

破书自守,公还近、晋代桃花红岫。青衫泪透。

为笛韵、山阳哀奏。春思苦、人日题诗,花前雁后。

形式:

夺锦标.高蹻

红画双竿,花妆小队,弄影高于檐角。

故故欹危作势,将动还休,欲行先却。

乍轻躯半转,似黄叶、梢头吹落。

向苔阶堕地无声,妙手空空扶著。千状鱼龙竞作。

在古元君,列子一篇留谑。

请看金狮摇处,跳出青猿,舞成仙鹤。

是山经样子,信长股奇肱如昨。

战云边、画鼓春风,一笑今宵行乐。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