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金州孙御史处阴亭

有形则有影,畏影当念形。

日月难久晦,处阴乃暂停。

光照不复离,疾走何所宁。

当是诮尼父,我辈乌忍听。

结庐虽可托,夜烛亦荧荧。

直躬观罔两,将此同醉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有实体就有影子,害怕影子应想到实体。
太阳月亮不会长久黑暗,身处阴暗就暂时停留。
光明不会离开,快速奔跑何处才能安宁。
这像是责备孔子,我们怎能忍受这样的言论。
虽然有房子可以寄托,夜晚的烛光却微弱闪烁。
正直的人看透了虚无,让我们一同在清醒和醉酒中度过。

注释

有形:实体。
影:影子。
日月:太阳月亮。
晦:黑暗。
疾走:快速奔跑。
宁:安宁。
诮尼父:责备孔子。
乌:怎么。
结庐:建造房屋。
荧荧:微弱闪烁。
罔两:虚无。
醉醒:清醒和醉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金州孙御史处阴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孙御史的关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有形则有影,畏影当念形”以物象比喻,说明事物的存在必然伴随着其影子,告诫人们在畏惧阴影时应反思其根源。接下来,“日月难久晦,处阴乃暂停”暗示了光明终会驱散黑暗,即使身处困境,也应暂时停留,等待转机。

“光照不复离,疾走何所宁”进一步强调了光明的重要性,疾行的人如果不能停下来,反而无法找到安宁。诗人借此劝诫孙御史,同时也是对读者的警醒。“当是诮尼父,我辈乌忍听”借用孔子的典故,表达对孙御史的委婉批评,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理解和期待。

“结庐虽可托,夜烛亦荧荧”描绘出孙御史夜晚读书的情景,虽然生活简朴,但仍然保持着求知的热情。“直躬观罔两,将此同醉醒”最后两句,诗人以“罔两”(古人想象中的影子幻化之物)象征虚幻与现实,希望孙御史能看清真相,与自己一同在清醒与醉梦之间寻求智慧。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既体现了梅尧臣的诗风,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洞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哀贤亭

苍苍墓门树,亦有黄鸟哀。

贤者不在世,常恨埋蒿莱。

山根入溪泉,流响出夜台。

东方见子胥,助涛高崔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

耳熟滕阁美,未为豫章游。

近闻东湖上,可见西山头。

朝爱云气生,暮数鸟行幽。

主人趣向远,登览日不休。

父兄已三人,挂冠此迟留。

他年傥一往,风物咏可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形式: 古风

寄题郢州白雪楼

楚之襄王问于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

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

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后来感槩起危楼,足接浮云声出屋。

中古客应无,怊怅鲲鱼孟诸宿。

楼倾复构春又春,酒泻琉璃烹锦鳞。

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

去知何在,寒花雨敛自生嚬。

今闻太守新梁栋,试选清喉可动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