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其二)舟中见雁有感

今春曾送回乡雁,欲赋归欤。欲赋归欤。

为报闺人扫敝庐。今秋又见南飞雁,岁聿其除。

岁聿其除。却悔今春枉寄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其二)舟中见雁有感》是清代诗人宋琬所作,通过雁的来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今春曾送回乡雁”,描绘了春天时诗人送别归乡的大雁,隐含着诗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欲赋归欤”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归乡的心愿,但现实与愿望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阻隔。

“为报闺人扫敝庐”一句,诗人想象着向家中亲人报告自己即将归家的消息,准备清扫住处以迎接家人归来,流露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对团聚的期待。

下半阙转而描写秋天再次见到南飞的大雁,“今秋又见南飞雁”,时间的流转让诗人意识到又是一年过去,心中不禁生出岁月匆匆的感慨。“岁聿其除”则直接点明了岁月的流逝,一年即将结束,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和哀伤。

最后,“却悔今春枉寄书”一句,诗人反思起自己在春天时的举动——寄信给家人,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多余,因为那封信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团聚,反而加深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自我反省,也是对未来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整首词通过雁的来去,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情感细腻,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梅花

试将风格闲评品,谁得相宜。谁得相宜。

除却湘妃定洛妃。枝头只许栖幽鸟,燕子来迟。

燕子来迟。不见云英未嫁时。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减字木兰花.招友人游湖

孤山之下。雨中正好看花也。待得晴时。

杏嫁梅娠绿满枝。空囊乌有。三百青铜难贳酒。

亟典春衣。莫待东君致政归。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菩萨蛮.闺情.再用药名二首(其一)

桃腮杏靥春风面。车前马上曾相见。蝉鬓退鸦黄。

氤氲苏合香。泪光云母惨。絮絮灯心短。

螺黛麝兰膏。凭谁赠阿娇。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闺情.再用药名二首(其二)

天门东畔天涯远。摧残豆蔻香痕浅。懊恼不留行。

连敲砧杵声。细心挑锦字。远志侬愁记。

翠钿共犀梳。封题好寄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