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一)

不言藻绘文章恶,也识膏粱气味珍。

春夏已休秋欲晚,明眸开口羡他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杂咏(其一)》由宋代诗人华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羡慕之情。

首句“不言藻绘文章恶”,诗人并未直接批评华丽辞藻的文章,而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过于装饰、堆砌辞藻的文章风格的反思。这里暗示了在追求艺术表达时,不应仅仅依赖于表面的装饰,而应注重内在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传达。

次句“也识膏粱气味珍”,则转向了对生活品味的探讨。膏粱,指的是精美的食物,这里用来比喻高雅的生活方式或物质享受。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对生活品质的欣赏和追求,并非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第三句“春夏已休秋欲晚”,描绘了一幅季节更迭的画面,春夏之景已逝去,秋天即将来临。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替,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最后一句“明眸开口羡他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以羡慕的目光看向他人,可能是对他人拥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成就或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的“羡”字,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暗含了一丝自我反省,即在羡慕他人时,是否也应审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艺术创作、生活品味以及时间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382)

华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其二)

自是不耕仍不种,年来何处觅仓箱。

秋冬莫遣还虚过,图取前春有稻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杂咏(其三)

秀色丰融凝晓露,新声睍睆弄东风。

芳条已密无寻处,粉堞虽低径不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杂咏(其四)

莺老阴浓昼景迟,园林又是过芳时。

香腮粉蕊年年好,只羡游蜂野蝶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杂咏(其五)

兰膏不御鬓云垂,紫玉拈来懒自吹。

西望阳关何处是,寂寥空度杏花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