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送蒋姚二子归湖南》。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两位弟子蒋、姚二人返回湖南的情景,充满了对弟子们的深厚情感和对道学的执着追求。
首句“二子湖南来,跋涉数千里”点明了弟子们从遥远的湖南而来,历经千辛万苦。接着“罗浮相对望,溟渤庆来止”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罗浮山与大海为背景,表达了对弟子们到来的喜悦和庆祝之情。
“泉翁坐天关,闭户避嗔訾”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高人(可能指诗人自己)坐在天关,闭门谢绝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学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堪嗟浊世人,背目且信耳”表达了对世人的批评,认为他们只凭眼见而忽视内心的理解,强调了心灵的洞察力比外在的观察更为重要。
“月旬何所有,澄默契玄理”通过月旬的比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但真正的智慧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需要心灵的契合才能领悟。
“星堂承过访,欣慰淂二美”表达了对弟子们来访的喜悦和欣慰,以及对他们的美好品质的赞赏。
“如何忽旋驾,令我心未已”表达了诗人对弟子们离去的不舍和内心的波动。
最后,“遥遥初秋棹,渺渺桂阳俟”描绘了弟子们乘船远去,诗人站在岸边,遥望远方,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弟子们的思念。
“白发翘倚门,庭训逾深旨”描述了诗人年老但仍坚持在家门口等待,回顾往日的教诲,这些教诲深邃而意味深长。
“归来有馀师,夫道一而已”表达了诗人坚信,无论弟子们走到哪里,都有老师的存在,而道学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真理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弟子们的深情厚谊,也有对道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