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步屧荒园日已昏,呼儿当径扫苔痕。
春愁不作游人地,细雨残梅过上元。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独自漫步在荒芜的园林之中,夕阳西下,光线渐暗。他唤来孩子清理小径上的青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中的“春愁”二字,不仅指出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与无奈。
“不作游人地”,既是对当前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游人也会感到心情沉重,难以享受往日的乐趣。而“细雨残梅过上元”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的气氛。上元节,即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象征着团圆和欢乐。然而,在诗人的笔下,这个节日却伴随着细雨和凋零的梅花,显得格外冷清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郁情怀和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力。
不详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
张令当年缘底事,风流才似女儿腰。
天乞幽人一夜凉,故教微雨送斜阳。
暝阴笼树山更好,爽气侵人土自香。
多病不眠唯药裹,居闲长坐只绳床。
五年谬作江湖客,几对鲈鱼忆故乡。
无数新花替旧丛,兔葵高卧占春风。
向来桃李成蹊处,今在陂塘渺莽中。
水天空阔片帆开,野岸萧条送骑回。
重到张公泊船处,小亭春在锁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