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其二)

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夕阳(其二)》,作者是清代诗人鲍廷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晚晴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首句“底事人间重晚晴”,以疑问开篇,引人思考为何人们特别珍视傍晚的晴朗时光,暗示了夕阳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特殊意义。接下来,“当楼残照最关情”描绘了高楼之上,夕阳余晖洒落的动人画面,诗人被这最后的温暖所触动,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百年身世霜鸿影”借霜雁的形象,寓言自己一生的漂泊不定,如同孤雁掠过天际,影子在夕阳下拉长,显得孤独而沧桑。万里江山与画角声相映,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的宏大背景,也暗含着诗人对家国的思念。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描绘出边疆战马疾驰和远方归舟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忧虑,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一句“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闲心写得成”,诗人倚栏远眺,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苍凉,更是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倾尽心力将这些感触化为诗句,寓意着创作过程中的深沉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晴景色,融入个人身世之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鲍廷博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

鲍廷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通介叟,祖籍安徽歙县长塘,故世称“长塘鲍氏”,随父鲍思诩居杭州。藏书极富。乾隆三十八年,《四库》馆开,进家藏善本六百余种,大半为宋元旧籍,为天下献书之冠。又校刻《知不足斋丛书》。勤学耽吟,不求仕进。有《花韵轩咏物诗存》

  • 字:以文
  • 号:渌饮
  • 籍贯:嘉庆八年钦赐举
  • 生卒年:1728—1814

相关古诗词

过陶子愚故居

应刘伤逝后,重过此园林。

曲径午烟寂,闲庭秋草深。

花含今雨泪,松剩岁寒心。

何必山阳笛,思君几度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渔洋山人墓

济南名士冢,下马拜斜阳。

人物东西晋,诗情中晚唐。

一抔凄草色,斗酒酹花香。

雅道久沦丧,斯人未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秦淮秋泛

行过丁帘荡桨迟,晓波新涨绿漪漪。

几分春恨因桃叶,一半秋心在柳枝。

临水楼台珠箔卷,教歌院落玉箫吹。

鸟声花影都如梦,刻意真怜杜牧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晚

不觉春光老,沈冥任索居。

诗情微雨后,酒病落花初。

避地愁闻鹤,贪眠偶枕书。

抗心千载上,古处定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