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宛陵书院

自从删述来,诗道几更变。

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

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

颓波日东驰,李杜出而殿。

当时多浑成,岂必事精鍊。

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邮传。

坐令诗道衰,花月动相眩。

千载宛陵翁,惟我独歆羡。

翁词最古雅,翁才亦丰赡。

一代吟坛中,张主力不勌。

遂使天地间,留此中兴卷。

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称善。

纷纭较唐宋,甄取失良贱。

无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见。

渺渺岁将夕,南来宛陵县。

顿首升翁堂,松竹犹眷眷。

感慨抚陈迹,江水一再奠。

我心夙景仰,我学诚袜线。

上想三百篇,斯境复谁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宿宛陵书院》是一首表达对古代诗歌艺术变迁与个人敬仰之情的诗。诗人首先回顾了自《诗经》以来诗歌风格的演变,从《离骚》到汉魏时期群英辈出,再到谢灵运、沈约的清新,以及李白、杜甫的高峰。他批评了后来诗歌创作的颓势,认为唐音被过分崇尚,导致诗道衰微,花月题材泛滥。

诗人特别推崇宛陵翁(可能指宛陵地区的某位古代诗人),其作品古雅且才情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犹如中兴之作。然而,诗人惋惜现代人对诗歌的评价失衡,未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古人的精华。在夜晚访问宛陵书院时,诗人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和对自己学习的谦逊,感叹岁月流逝,希望能有人推荐并传承这种古典诗歌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深沉反思,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纯粹性的追求。

收录诗词(2541)

程敏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宁国县道中

宣歙巍巍接县封,忽惊身世得奇逢。

高悬石栈三千丈,四合云峰百万重。

野庙鬼神疑作怪,水田蛇虎动留踪。

人言此去仍多景,自保看山力未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早发湖乐镇过黄木岭遇佐时及乡人来迎

湖乐镇下更未阑,黄木岭头山火寒。

峰腰霜满一尺径,涧底风生千仞滩。

归心急喜到家好,侧足方知行路难。

前途忽与故人接,相对不觉成悲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丛山关入绩溪界巧溪桥

江南江北路迢迢,马上朱颜渐觉凋。

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十里岩

不知何代起神雷,凿此双峰压路开。

数点落星浮水次,一湾晴雪洒岩隈。

词人试险身全汗,剑客临风志未灰。

我欲深镵崖石上,改封君作大飞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