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童寺道经育王岭观舍利

古寺饶长烟,隔岭见莽苍。

舍利传阿育,西晋迹乃昉。

人言一尺塔,光明弥百丈。

宝峰聚楞伽,空谷走魍魉。

利宾与大权,俨立森供养。

溪水皆西流,汤汤绝尘坱。

天童似儿孙,群峰作儿襁。

松杉如此屋,更出群峰上。

天荒破义兴,密公更雄长。

妙音胡寂然,使我失瞻仰。

风雨宿山房,夜闻钟磬响。

忽洗百年愁,琉璃见精爽。

皎月悬一轮,林杪寄真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杜漺的《游天童寺道经育王岭观舍利》描绘了作者游历天童寺途经育王岭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寺的静谧与深远,通过“长烟”、“莽苍”展现出山岭的辽阔和古寺的古老。舍利的存在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提及西晋遗迹,暗示着佛教文化的悠久传承。

诗人对寺中的塔赞叹不已,形容其虽小但光芒四射,象征佛法的普照。宝峰、楞伽等佛教元素的融入,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同时揭示了山中妖魔鬼怪的畏惧。寺内僧侣虔诚供奉,使得整个环境显得庄重而宁静。

行经之处,溪水向西流,象征着佛法的流传,群峰如儿孙环绕,松杉如屋,更显山势之高峻。诗人提到密公的雄伟,暗指寺中高僧的威望。在风雨之夜,寺庙钟磬声回荡,洗涤了诗人心中的忧愁,令人心灵得到净化。

最后,诗人以皎洁的月光和林梢的美景收尾,表达了对佛法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收录诗词(6)

杜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阅瓜洲城登大观楼望京口

大观楼外俯嶕峣,江静鱼龙昼寂寥。

北固钟声寒出寺,南徐草色绿随潮。

天临平渚疑虚敞,人倚危栏欲动摇。

叹息伊娄河上柳,六朝烟雨至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庚子季秋赠别顾宁人社兄之会稽

都门曾诺共之官,恰比前人解后欢。

燕颔数奇天壤少,虎头痴绝古今难。

布帆送客情何极,木榻留君计尚宽。

一柬间关传小宋,禹陵消息去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平山怀古

隋宫旧址尽荒凉,一代繁华怨夕阳。

清夜彩春啼鸟寂,红颜黄土野原香。

星楼涵日浮空碧,御道连烟入望长。

多少兴亡成底事,年年青草满雷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惕斋用东坡韵(其一)

四时无休歇,过去那堪数。

二气自升降,天地亦何语。

独坐望云烟,波鸟时高举。

为怜衰谢人,白发剩几缕。

支离叹此身,短筇难为拄。

况复人间世,霜雪杂风雨。

故园枣栗熟,剥落动盈筥。

不定若飞蓬,飘欻及黄土。

隐几澹无营,丘壑倘相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