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禅者的形象,探讨了禅宗修行与宇宙真理的关系。"一坐蒲团几百功,浑沦打破作圆通",描绘了禅者长时间静坐,通过冥想和修行,打破了混沌状态,达到了心灵的圆融与通透。这种境界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腐儒只欲泥君窍,万古仍收混沌中",则以“腐儒”自喻,表达了对传统学术束缚的不满,以及对直接领悟宇宙真理的渴望。"腐儒"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拘泥于文字表面、缺乏深刻理解的人,而“君窍”则可能是指禅宗的智慧之门或真理的钥匙。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被文字所局限,而应该能穿透表象,直达事物的本质。
最后,“万古仍收混沌中”,意味着即使经过千年万古,真正的智慧和真理仍然隐藏在混沌之中,需要通过个人的修行和悟性去发现和领悟。这反映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直接的、超越语言和文字的真理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庄昶对于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直接领悟宇宙真理的向往。它不仅展示了禅宗哲学的核心思想,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追求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