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是兴王地,均沾汤沐恩。
如何诸父老,斜日闭荒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景象,诗人以"自是兴王地"起笔,暗示此地曾有王者气象或历史背景。"均沾汤沐恩"则表达了这个地方曾经受到过皇恩的惠及。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揭示了现实的落差,"如何诸父老"表达了对当地长辈们的关切,他们生活贫困,竟在夕阳下关闭着荒凉的村庄,显得凄凉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乡村的变迁和民生的困苦,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吴国伦作为明代文人,他的诗歌往往关注社会现实,这首《郢中杂歌四首》(其一)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不详
寝园三十里,嘉树郁苍苍。
不有樵苏禁,谁知是帝乡。
忆自分茅日,王田半郢疆。
龙飞已三世,犹说内家庄。
万户依南郭,倡家与酒家。
东风吹不歇,愁杀竟陵花。
花浓白板桥,处处绮罗娇。
玉树非新曲,遗风似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