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倡和诗

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旴江地区文物繁多,江西的淳朴风俗未曾改变。
真正依赖的是乡里的德高望重者来支撑社会风气,共同遵循礼仪教导百姓遵循传统。
那位眉毛斑白、历经四朝的老者,身着方领圆帽,体现了三代以来的礼仪典范。
天理和人心并非来自外界,确实,王道的道理并不难理解。

注释

旴江:旴江,古代河流名,今江西省东部地区。
文物:古代遗留的文化遗产或珍贵物品。
醇风:淳朴的风俗。
欠转移:未曾改变。
乡贤:乡里的德才兼备的人。
世道:社会风气。
礼饮:遵循礼仪的宴饮。
民彝:百姓的传统习俗。
厖眉:眉毛斑白,形容年长。
华发:白发。
四朝老:经历四个朝代的老者。
方领:古代官员的服装,方形衣领。
圜冠:圆形的帽子,古代士大夫的冠饰。
天理:自然法则或道德原则。
人心:人的本性或良知。
王道:古代以仁政治理国家的道路。
不难知:容易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意境。开篇“旴江文物盛江西”即勾勒出一片繁荣之地,文物丰富,气氛浓厚。紧接着,“有底醇风欠转移”则表明这种文化底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的。

“端藉乡贤扶世道”中的“端藉”指的是古代礼仪之邦,乡贤即地方上的德才兼备者,他们扶持世道,即在社会上起着维护和引导的作用。“共修礼饮迪民彝”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贤人如何通过共同修习礼节、举行酒宴来教化百姓,彝为古代盛器,这里借指人们的心性被开启和净化。

“厖眉华发四朝老”中的“厖眉”形容面色红润,华发则是头发秀美,整句表明诗人历经四朝而仍保持着青春的风采。“方领圜冠三代仪”则展示了诗人不仅外表威严,而且内心坚守古代圣人的礼仪。

最后两句“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意在说明人性与天道是相通的,不需要过多外在的教条和束缚,只需顺应自然的规律,王道(即君子的道德)便不难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信守,以及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

王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乡饮酒诗

圣主方求治,偏城敢后儒。

采芹严祀事,序齿集生徒。

黄发居宾右,青衿隘坐隅。

远侔鲁泮饮,下陋汉庭酺。

席正群心肃,杯行美化敷。

君恩何以报,忠孝是良图。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贺侍郎(其一)

宽碧高楼上倚天,等闲蚁垤视凌烟。

归飞华表三千岁,砥柱中流五百年。

摆脱浮云闲富贵,逍遥长日散神仙。

天公已定乘除计,八十春秋到八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贺侍郎(其二)

悬车高蹈姓名香,化得东阳似洛阳。

节亚芗林仍峻洁,貌如笠泽更精强。

丰标留作耆英样,寿命应同国祚长。

岁岁梅花开腊五,来陪青鹿奉霞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暮

坐看飞溜落檐牙,吟里风吹鬓脚斜。

洛下牡丹无处处,一枝空插杜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