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衡门》描绘了一位年事已高的隐士生活。首句“投老衡门不用名”,表达了主人公淡泊名利,选择在衡门(简陋的门)中度过余生的决心。次句“閒云时伴一身轻”,以闲云自比,形象地写出他心境的宁静和生活的简单。
第三句“床头酒尽春刚去”,写春天离去,酒已喝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然而,“座上山青诗又成”则展现出他的乐观与才情,即使春去,仍有青山作伴,新诗即兴而作。
接下来的两句“浅水短蒲蛙阁阁,澹烟修竹月盈盈”,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景象,如浅水中的短蒲、蛙声以及朦胧的月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最后,诗人以疑问收束:“凭谁为问天随子,药草新生较几茎?”他询问谁能理解自己如天随子般的隐逸生活,关注的是新生的药草而非尘世的功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淡泊人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