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霍与瑕在听到某事的报告后所作,以“和古林何先生闻报之作(其四)”为题。诗中充满了对古林何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所闻之事的感慨。
首联“来章知庆旧,视履见祥新”,表达了诗人得知喜讯时的喜悦心情,既有对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有对新事物到来的期待。这里的“章”可能指的是文书或信件,“履”则可能象征着行动或实践,整体传达出一种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的积极态度。
颔联“锡马期康国,包鱼肯远民”,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通过“锡马”(赐予骏马)和“包鱼”(提供食物)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改善民生、促进国家繁荣的愿景。
颈联“敦临孚惠德,显比乐同仁”,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对民众的关怀。这里“敦临”意味着深思熟虑,“孚惠德”则是指施惠于民的美德,“显比乐同仁”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领导者能够与民众同乐、共享福祉的愿望。
尾联“独恨逵鸿者,金兰失所亲”,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人行为的不满,以及对失去亲密朋友的遗憾。这里的“逵鸿”可能暗指那些不守规矩、损害他人利益的人,“金兰”则常用来比喻深厚的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失去挚友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也有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