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山居诗(其十)》由明代诗人法杲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居生活图景。诗中以“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融合在一起,青山层层环绕着珠光闪耀的树林,远处传来清脆的磬声,与潺潺流水交织成一曲和谐的自然之歌。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之美,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接着,“虎不避人人避虎,虎能先我息机心”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人与虎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以及对内心机巧的摒弃。虎在山林中自由自在,不畏人,而人却因恐惧而避开虎,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无力感。而“虎能先我息机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启示人们在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解脱的过程中,应效仿自然,放下纷扰,回归本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