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首句“茫茫尘海易蹉跎”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接着,“转瞬光阴五十过”一句,直接点明了岁月的流转,五十个年头已匆匆过去,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叹。
“行乐宵长防烛短,散斋粥少苦僧多”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夜晚的长与烛光的短、斋食的稀少与僧人的艰苦生活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深刻体悟。
“名场有线难牵我,春梦无痕不记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名利场中,尽管有种种诱惑,但诗人却能坚守自我,不为所动;而对过去的春梦,虽美好却无迹可寻,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与释然。
最后,“领取田园风景好,绿荫门巷听秧歌”两句,诗人转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田园风光中,绿树成荫,门巷间传来欢愉的秧歌声,这样的场景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更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名利、自然等主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