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片玉出东溟,斯须怪事生。皇天一眼■,下土万民惊。
荡荡云无迹,晖晖星愈明。
嫦娥恨孤寡,谁为斩蟆精。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八月十六日夜月蚀》描绘了月蚀这一天文奇观。首句“片玉出东溟”以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从东海升起的一片美玉,形象地展现了月食开始时的景象。接着,“斯须怪事生”表达了人们对这一罕见现象的惊讶和不解。
“皇天一眼■”中的“■”可能是原文缺失或难以辨识的文字,但从上下文推测,可能形容月蚀时天空的变化,仿佛天公的一只眼睛被遮蔽。随后,“下土万民惊”进一步强调了月蚀对人间的影响,万人皆为之震动。
“荡荡云无迹,晖晖星愈明”则描绘了月蚀过程中,虽然月亮被遮蔽,但星空中的其他星辰更加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嫦娥恨孤寡,谁为斩蟆精”,借嫦娥的孤独与月蚀的寓意相联,寓言般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月蚀背后神秘力量的好奇和对安宁的期盼,希望有人能驱除“蟆精”(可能象征黑暗或灾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蚀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不详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别去将三载,相望路一千。
观光诚有意,问道恐无缘。
梦堕柯山月,愁迷舜水烟。
看云应见忆,只恐不成眠。
儒林正衰落,武伯又何如。
白发双亲泪,黄泉万卷书。
仪刑宗吾旧,交彩戆花馀。
应有修文约,相从地下居。
官道月瞢瞢,微云弄薄晴。
居人闻犬吠,行客问鸡鸣。
王者化无外,公家事有程。
民心虽谨畏,何日是升平。
归人归未得,天际复生阴。
小雨湿官道,清砧伤客心。
萧肥兰蕙瘦,雀语凤鸾瘖。
坐对荥阳老,空怀正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