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成之通判永宁军

少年意气横寥廓,淬拭龙泉出锋锷。

人情俱欲向长安,天语新令倅河朔。

霜风冽冽吹边州,青骢骏马锦貂裘。

也知未足称才用,犹胜当年为薄游。

故人白发今憔悴,别来慇勤傥相记。

塞雁高飞不可冯,寄声亦有南归使。

形式: 古风

翻译

少年意气如广阔天空,磨砺宝剑显锋芒。
人心都向往繁华长安,圣旨下达让他治理河朔。
寒霜冷风吹过边疆,骑着青骢骏马身披貂裘。
虽然才华未被充分认可,但仍胜过早年漂泊无依。
老朋友如今满头白发,面容憔悴,希望你还能记得我。
边塞的大雁难以攀附,只能寄托口信给南归的使者。

注释

少年:年轻的。
意气:豪情壮志。
寥廓:广大无垠。
淬拭:磨砺擦拭。
龙泉:传说中的宝剑。
锋锷:刀剑的锋利部分。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天语:皇帝的命令。
倅:代理官职。
霜风冽冽:寒风刺骨。
边州:边境地区。
青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
才用:才能和作用。
薄游:漂泊无定的生活。
故人:老朋友。
憔悴:形容面容疲倦瘦弱。
慇勤:恳切。
塞雁:边塞的大雁。
冯:依托,攀附。
南归使:从南方归来的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送徐成之通判永宁军》。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能的认可。

“少年意气横寥廓,淬拭龙泉出锋锷。” 这两句描写徐成之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如同淬炼过的宝剑一样锋利。

“人情俱欲向长安,天语新令倅河朔。” 长安是古都,象征着权力和荣耀的中心。这里表达了人们都渴望往更高位去发展,而徐成之则因新的命令将被派往边疆。

“霜风冽冽吹边州,青骢骏马锦貂裘。” 这两句描绘出边塞的严寒和艰苦环境,以及徐成之即将面对的挑战。青骢指的是良马,锦貂裘则是保暖的贵重服饰。

“也知未足称才用,犹胜当年为薄游。”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徐成之才能的认可,即使他的才华还未得到充分的施展,也已经超过了过去某些浮夸的旅行。

“故人白发今憔悴,别来慇勤傥相记。” 诗人感叹时间飞逝,旧友如今已两鬓斑白,而每次分别都显得格外珍贵和难忘。

“塞雁高飞不可冯,寄声亦有南归使。”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徐成之的思念之深。塞雁指的是边塞的野鸭,它们的飞行似乎触及天际,但也无法传递信息,只能借助南归的使者来寄托心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送曹千方奉使闽中

闻说乘轺美,全□胜赴□。

先声驰岭海,和气入山川。

路束篮舆过,书凭塞雁传。

祝君求荈草,醒我北窗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毅父弟使江东

人生何能为,寄迹梦寐中。

之子又远去,扁舟逐江风。

而我独栖栖,弱羽挂樊笼。

袖手欲大呼,窘如猿槛穷。

逼迫褐与被,况以忧患攻。

坐令形势隔,出处焉得同。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强埽道南舍,竹阴泛帘笼。

及此光景长,无惜觥船空。

明发看解缆,渠波剧奔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阁下观竹笋图

我家庐山下,绿竹常阴阴。

春雷迸狂箨,万点群玉簪。

别来经岁时,肌肉尘土侵。

歘见此图面,醒然豁烦襟。

方幅藏万里,环以青山岑。

旁飞清泠泉,下有潇洒林。

恍惚如梦到,杖筇听幽禽。

欲投环堵室,浩渺忽难寻。

人生谅自苦,一官泳蹄涔。

摇尾争光华,岂知沧海深。

虞卿衒白璧,季子夸黄金。

贪得以忘我,俱非贤达心。

何如返乡国,坡坞穷差参。

茅檐当天风,时听笙簧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阁下观岘山图

岘山巉巉清溪滨,倒影万丈之奫沦。

往岁尝有去思吏,热地尤多高蹈人。

少年仕宦颇落魄,时登绝顶攀苍冥。

幽花美草颇娱目,断碑刓碣还伤神。

晓猿夜鹤轻相别,从此奔走十八春。

旧游不复齿颊挂,方知到骨俱埃尘。

麟台昨日见图画,醒若楚客还羁魂。

方缣一幅论万里,秋江绿水何粼粼。

人心与物本无别,正为利欲相埋湮。

神功妙手如唤觉,满座风月来相亲。

骑驴径去自可到,犹愈飘飖西游秦。

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载望冠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