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麦

春寒风雨淫,蚕麦止半熟。

耕桑未尝亲,有获敢求足。

邻田老翁妪,囊空庾无粟。

机张久乏纬,食晏惟薄粥。

熟耕种未下,屡祷云不族。

私忧止寒饿,王事念鞭扑。

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牍。

闭门差似可,忍饥有馀福。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寒冷多风雨,蚕麦只长到一半熟。
从未亲自耕织过,丰收也不敢奢望充足。
邻居田里的老夫妇,口袋空瘪粮仓无谷物。
织布机长久缺乏经线,他们的饭食只有稀薄的粥。
田地已熟却未播种,多次祈祷天公仍不回应。
个人忧虑的是饥饿和寒冷,但还要挂念官府的责罚。
做农民实在不易,做官又畏惧文书繁杂。
闭门不出勉强可以,忍受饥饿尚有余福可言。

注释

淫:过多, 持续不断。
止半熟:只有一半成熟。
耕桑:耕田养蚕。
有获:有所收获。
囊空:口袋空空。
庾无粟:仓库无粮。
机张:织布机张开。
纬:织布的横线。
食晏:晚餐, 饭食简单。
屡祷:多次祈求。
王事:官府事务。
鞭扑:官府的惩罚。
简牍:文书, 文件。
闭门:居家不出。
忍饥:忍受饥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寒风细雨中农民的艰辛生活。诗人苏辙通过"蚕麦止半熟"表达了农事因天气影响而收成不足的情况。他感慨农民们从未亲自耕种桑麻,即使收获微薄也不敢期望充足。邻居的老翁老妪贫困至极,粮食匮乏,只能以稀薄的粥度日。他们祈求丰收但天公不作美,诗人既担忧他们的饥寒,又忧虑官府的苛政。他认为农民的生活艰难,为官者则要面对繁重的文书工作。诗人认为,比起外出劳作,闭门不出虽然无奈,但至少可以避免饥饿,也算是一种福分。整首诗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官场压力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读史六首(其二)

诸吕更相王,陈平气何索。

千金寿绛侯,刘宗知有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读史六首(其六)

江河浪如屋,要须沧海容。

可怜狄仁杰,犹复负娄公。

形式: 五言绝句

读史六首(其五)

安石善谈笑,挥麈却苻秦。

妄起并吞意,终残吴越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读史六首(其四)

桓文服荆楚,安取破国都。

孔明不料敌,一世空驰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