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塞》诗,是明代诗人徐定夫所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壮阔景象与英勇将士的豪情壮志。
首句“烽火三秋起”,开篇即以烽火连天,渲染出边关战事紧急的氛围。接着“天兵万里征”一句,点明大军远征的背景,气势磅礴,展现出国家为保疆土而进行的壮烈行动。
“朔风吹劲弩,沙月照团营”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战场的肃杀与紧张气氛。朔风劲吹,箭矢呼啸,沙场上月光如霜,映照着军营,既显出战场的辽阔与壮丽,也暗示了战斗的艰苦与激烈。
“钲鼓宵连振,旌旂晓更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军队夜以继日的备战状态。夜晚,金鼓齐鸣,军令如山;清晨,旗帜更加鲜明,显示出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士气高昂。
最后,“十年腰下剑,从此任横行”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准备在战场上大展身手,无所畏惧,展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诗中既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又有激烈的军事行动,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