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学古澹上人

瘦影相随九节筇,同袍无处觅行踪。

远看天目山中寺,来听石头城里钟。

洗钵泉通陈井水,开窗云度蒋陵松。

忽闻一夜猿啼月,却忆飞来最上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赠给名叫学古澹的上人的作品,以描绘僧侣的生活和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怀念。首句“瘦影相随九节筇”,通过“瘦影”和“九节筇”(一种竹杖),刻画了上人孤寂而坚韧的形象。次句“同袍无处觅行踪”,表达了对僧侣朋友行踪难觅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离情。

第三、四句“远看天目山中寺,来听石头城里钟”,描绘了上人在深山古寺中的生活,远处的天目山与近处的钟声交织,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第五句“洗钵泉通陈井水”,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暗示着简朴与清幽。

最后一句“忽闻一夜猿啼月,却忆飞来最上峰”,以夜晚的猿啼和明月为引,勾起了诗人对飞来峰(可能指上人修行之地)的回忆,寓含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富有禅意,展现出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送约上人归宜兴湖洑寺

云水上人归兴忙,棕鞋蒲扇葛衣凉。

过湖就得乡船便,入寺行穿茶树香。

晓趁钟声持木钵,夜随灯影认禅床。

定回却忆潜龙地,曾住西廊第几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游崇禧寺

野人再到城南寺,临水芙蓉次第开。

新酒瓦盆青映竹,旧题石壁绿封苔。

夕阳半岭牛羊下,秋色满天鸿雁来。

独有新亭天地阔,不须挥泪洒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清溪道院

旧游淮水东边月,高照升龙道士家。

丹灶火光穿树木,石坛幡影走龙蛇。

虾须卷夜收云气,仙掌擎秋泻露华。

天外松风吹鹤梦,珊珊珂佩隔青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李遵道画竹木图

风流未识生前面,翰墨空遗死后名。

凤尾拂云秋有影,龙头出水夜无声。

半生清节江南梦,万里灵槎海上行。

应逐锦袍弄明月,倒骑赤鲤对吹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