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独坐》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内心深处的宁静思考。
首联“梓里逍遥又一年,风光何处不堪怜。”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在此地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已持续了一年,表达了对周围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无论在哪一处都能找到令人怜爱的景致。
颔联“鸣禽应谷声逾碎,露菊侵阶影自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谷中的鸟鸣声更加清脆悦耳,露水滋润下的菊花映照在台阶上,其影子显得格外圆满。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光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颈联“无病有时看碧水,多情终日卧苍烟。”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他偶尔会欣赏清澈的流水,而整天则沉浸在苍茫的烟雾之中,仿佛与世隔绝,心境超脱。
尾联“斜阳牧笛从吾意,漉酒呼邻兴渺然。”以夕阳西下,牧童的笛声随风飘来,与诗人的心意相合,更添了几分悠远的意境。最后,诗人邀请邻居一起饮酒,共享这份闲适与宁静,情感达到高潮,却又归于淡然,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康海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