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砥柱中流折,猛回头、惊涛卷岸,风悲月黑。

海上骑鲸人已去,吹散蜃楼千尺,便从此、冰消瓦裂。

石烂南山难补恨,怎偏教、铸错中州铁。

输一着,谁筹策。长城百雉金瓯缺。

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

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纵拚化、哀鹃啼血。

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

空染尽,伤心碧。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以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砥柱中流折,猛回头、惊涛卷岸,风悲月黑”,以自然景象象征历史的动荡与变迁,比喻国家命运的起伏不定,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

“海上骑鲸人已去,吹散蜃楼千尺,便从此、冰消瓦裂”一句,借神话传说中的“骑鲸人”比喻英雄人物的远去,象征着国家失去了领航者,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历史的不可逆转性。同时,“蜃楼千尺”与“冰消瓦裂”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历史进程中的残酷与无奈。

“石烂南山难补恨,怎偏教、铸错中州铁”表达了对历史错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的感慨。接下来,“输一着,谁筹策”则提出了对决策失误的质疑,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长城百雉金瓯缺,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将长城作为国家防御的象征,指出其虽坚固却难以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而“丝延续命”与“戈挥落日”的对比,既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纵拚化、哀鹃啼血”以长江东流不复返的形象,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不可逆,湘灵的呜咽和哀鹃的啼血,则是对于失去的哀悼和对未来的绝望。

最后,“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表达了对黑暗时代的无奈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但又意识到这种转变可能无能为力。“空染尽,伤心碧”则是对整个情境的总结,强调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

整体而言,《金缕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社会、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14)

陆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旅雁

寒塘暮雨,有相呼倦侣,宵渡凄冷。

似此天涯,长向西风,消磨如许瘦损。

平沙浅草苍茫里,正一样、飘零无定。

认遥空、点就疏痕,绝似离人倩影。

容易年华换了,霜泥数爪迹,吹散萍梗。

辛苦浮生,怎及闲鸥,日日水边睡稳。

衡阳便是伤心地,已信断、乱峰难问。

剩牢愁、独抱无眠,听遍辘轳金井。

形式: 词牌: 疏影

卜算子

几度怯临风,有恨无人识。

一寸相思一寸灰,只剩红冰结。

悄地背人弹,着雨菱花湿。

待把真珠慰寂寥,点点凝愁血。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迈陂塘.杜宇

念家山、茫茫何处,酸辛归计休说。

哀音催堕三更影,较比寒蝉凄切。东风急。

怎似绮华年,弹指成陈迹。回头故国。

尽望帝魂消,闻铃肠断,夜夜空啼血。

浑不让,易水悲歌听彻。叮咛促尽行客。

石沉北海难填恨,只剩冤禽吊月。花飞雪。

纵百遍、相呼春去辉无日,声声呜咽。

待叫破愁云,抛残红雨,染遍千山赤。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东风齐著力.落花

苦被莺摧,频招燕妒,乃许消停。

伶俜瘦损,耐得到春深。

挨遍风风雨雨,飘零处、有泪无声。

凭谁问、东皇去后,冷落重门。

清露乞慈云,已负了、今生任委轻尘。

断肠草色,凄入一痕青。

狼藉残红零乱,鹃声里、偏又黄昏。

伤心地,埋愁难觅,填恨难平。

形式: 词牌: 东风齐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