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沈彦祥茶鱼之贶二首(其二)

钓得鲂鱼碧浪中,远烦分惠到吴东。

汉江缩项本同调,松水细鳞斯下风。

鳍鬣乱欺林笋绿,腹腴微带法糟红。

珍藏不敢成私享,留待先祠荐麦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获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汉江钓得鲂鱼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沈彦祥赠送茶鱼的感激与珍视。诗中不仅赞美了鲂鱼的美味与特色,更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分享的快乐。

首句“钓得鲂鱼碧浪中”,开篇即以“钓”字点题,形象地描绘出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渔者成功捕获鲂鱼的场景,既展现了捕鱼的艰辛与乐趣,也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场美食的盛宴。

“远烦分惠到吴东”,表达了对友人沈彦祥千里迢迢送来鲂鱼的感激之情。一个“烦”字,既体现了送礼的不易,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尊重。

接着,“汉江缩项本同调,松水细鳞斯下风”,通过对比汉江与松水中的鲂鱼,进一步强调了所获鲂鱼的品质之高。这里不仅赞美了鲂鱼的美味,也暗含了对送礼者品味之佳的赞赏。

“鳍鬣乱欺林笋绿,腹腴微带法糟红”,这两句细致描绘了鲂鱼的外貌特征,通过“欺”字和“带”字,生动地表现了鲂鱼鳍鬣的鲜亮与腹肉的丰美,仿佛让人看到了鲜活的鱼儿跃然纸上。

最后,“珍藏不敢成私享,留待先祠荐麦同”,表达了诗人对鲂鱼的珍爱,但更愿意将其作为祭祀之物,与神灵共享,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美食的热爱,更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问刘邦彦疾

遥闻末疾渐加瘳,时向湖山续旧游。

杯酒尚须行乐用,花枝多为养生休。

春风杨柳迷归骑,秋水芙蓉隐钓舟。

何日从君柁楼底,卧听横笛起中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黄山坞

行行东去欲何依,为爱禅房入翠微。

山在不知陵谷变,鹤归应见世人非。

烟中草树含春色,岭外云霞敛夕霏。

自笑远人眉目异,野禽惊起溯风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留别吴兴诸君子

杨柳风和溪水平,掉头归去趁春耕。

青山满眼浑相识,白鸟随人似送行。

远地几时重握手,孤城今夜独闻更。

离心好是秋霜剑,无数尘埃拂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邹师孔游维扬

怜君失意向天涯,雨歇虹亭日已斜。

对酒不须嗟往事,渡江知是客谁家。

孤城犹系扬州郡,四海空传后主花。

莫过雷塘吊陈迹,只今残柳尚啼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