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听阮》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描绘听阮琴声的场景,展现了音乐与自然、人生的深刻联系。
开篇“水晶宫殿黄金阙,玉斧修成大圆月”,以宫殿、月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仙境之中。接着,“漆光照胆毛发寒,依约峰峦见林樾”两句,运用光影和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沉。
“谁人于此安四弦,流水高山寄清越”则引出了主题——阮琴的演奏。阮琴以其独特的音色,承载着流水般的悠扬与高山般的壮阔,寄托了演奏者的情感与思绪。接下来,“初如孤鹤唳蓝田,渐若群鸾舞丹穴”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阮琴声从孤独到热闹的变化过程,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感染力。
“疏疏夜雨滴秋阶,忽然雪竹空岩折”这两句,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音乐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夜雨、秋阶、雪竹、空岩,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
“世间万态不可穷,弦中有口俱能说”表达了音乐能够表达世间万物之态,具有无穷的力量。这不仅是对阮琴音乐的赞美,也是对音乐艺术普遍价值的肯定。
“锦瑟华年过眼休,枯桐已为伯牙绝”引用了伯牙与子期的典故,强调了音乐与情感、友谊之间的深厚联系。伯牙因失去知音子期而不再弹琴,这里的“枯桐已为伯牙绝”表达了对音乐艺术中情感交流的珍视与怀念。
最后,“是间真意亘千古,千古仲容名不灭。人生俯仰天地内,瞬息百年同一阅。请君姑置是非事,来凭云窗听高洁。”总结全诗,强调了音乐艺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价值,以及它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的纯净与高洁。同时,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纷争,静心聆听音乐之美,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阮琴音乐的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以及它与自然、人生、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