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国浮图盛,祈禳渐不过。
吾民非独困,山鬼恨尤多。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中国佛教寺庙的兴盛,以及人们通过祈祷和祭祀来祈求平安和消除灾难的情况。"浮图"指的是佛塔,"祈禳"则是指祈福消灾。诗人指出,不只是平民百姓生活困苦,连山中的神灵似乎也对人们的苦难感到愤恨。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信仰者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神灵情感的微妙揭示,体现了宋代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不详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忆得别离日,乡桥柳脚斜。
读君诗一转,全似到吾家。
山僧听泉心不足,凿池汲引为蟾泓。
自言犹欲洗俗耳,夜静为闻蛙黾声。
亭前流水醒客耳,亭上白云开客颜。
老僧有意厚来往,四面更令看好山。
床前一尺二尺泉,床后三枝五枝树。
眠闲图似在家山,梦魂不使东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