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四)再和

当时命友。曾借邻家酒。旧曲不知何处奏。

梦断空思纤手。却应去路非遥。今朝还有明朝。

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之仪的作品,名为《清平乐·其四》。李之仪借用了唐代文人韩愈的《清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当时命友”表达了诗人在过去与朋友相约饮酒的情景,而“曾借邻家酒”则透露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况,可能是因为自己无酒可饮,只得向邻居借酒。这里的“借酒”,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蕴含了精神上的寂寞与求助。

接着的“旧曲不知何处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曾经的歌曲,如今已无从得知在哪儿回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紧接着,“梦断空思纤手”则是诗人在失去那些美好的记忆后,心中所产生的一种空虚与思念。

“却应去路非遥”这句话表达了对未来某种希望或期待的情绪,但这种情感又带着一种淡漠,因为“去路非遥”意味着距离并不远,但这是否真的代表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另有深意。

最后两句,“今朝还有明朝。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今朝还有明朝”表达了对未来的某种期待,但这种期待又不免带有一丝悲观,因为“明朝”是否真的会到来,这在诗人的笔下显得并不确定。接着的“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则是对传说中的人能够将石头变成金子的嘲讽,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力与自然力的深刻认识,即便是坚硬如石的物质,在时间的长河中也终究会被消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某种期待的情绪,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一)橘

西江霜后,万点暄晴昼。璀璨寄来光欲溜。

正值文君病酒。画屏斜倚窗纱。睡痕犹带朝霞。

为问清香绝韵,何如解语梅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三)听杨姝琴

殷勤仙友。劝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谁与奏。

邂逅麻姑妙手。坐来休叹尘劳。相逢难似今朝。

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二)

萧萧风叶。似与更声接。欲寄明珰非为怯。

梦断兰舟桂楫。学书只写鸳鸯。却应无奈愁肠。

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五)

仙家庭院。红日看看晚。一朵梅花挨枕畔。

玉指几回拈看。拥衾不比寻常。天涯无限思量。

看了又还重嗅,分明不为清香。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