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之仪的作品,名为《清平乐·其四》。李之仪借用了唐代文人韩愈的《清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当时命友”表达了诗人在过去与朋友相约饮酒的情景,而“曾借邻家酒”则透露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况,可能是因为自己无酒可饮,只得向邻居借酒。这里的“借酒”,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蕴含了精神上的寂寞与求助。
接着的“旧曲不知何处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曾经的歌曲,如今已无从得知在哪儿回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紧接着,“梦断空思纤手”则是诗人在失去那些美好的记忆后,心中所产生的一种空虚与思念。
“却应去路非遥”这句话表达了对未来某种希望或期待的情绪,但这种情感又带着一种淡漠,因为“去路非遥”意味着距离并不远,但这是否真的代表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另有深意。
最后两句,“今朝还有明朝。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今朝还有明朝”表达了对未来的某种期待,但这种期待又不免带有一丝悲观,因为“明朝”是否真的会到来,这在诗人的笔下显得并不确定。接着的“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则是对传说中的人能够将石头变成金子的嘲讽,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力与自然力的深刻认识,即便是坚硬如石的物质,在时间的长河中也终究会被消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某种期待的情绪,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