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金丹诗诀(其八十三)》由宋代道士陈楠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道家内丹修炼的深奥哲理。诗中的“真人”指的是得道成仙之人,他们往往在言语上保持沉默,因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诗中提到的“汞铅”,在道家炼丹术中,汞(水银)和铅是重要的炼丹材料,象征着物质世界的转化与升华。
“尽道真人总默然,如何也不示言诠。”这两句诗描绘了真人的形象,他们虽然不言不语,但其内在的智慧和修为却能超越言语的限制,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沉默并非无知或冷漠,而是对言语有限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直接体验和内在觉知的重视。
“若不骄傲事无语,只是胸中欠汞铅。”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真人的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没有骄傲自大,那么他的话语就会更加真诚和有价值,因为他不会轻易地发表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这里的“汞铅”再次强调了内在修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转化,才能真正理解宇宙的奥秘,实现自我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道家哲学中关于言语与沉默、内在修炼与外在表现的关系,以及个人修为与宇宙真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内在和谐与宇宙统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