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之祀世不绝享郡无正人遗弃若是感事伤俗因留斯句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

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

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

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

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

祠正少来奠,岸峻稀停棹。

神容渍老苔,坏壁通残照。

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

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

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旅程充满艰辛,常常因悲伤而远游眺望。
更何况还要怀念屈原,他的遗迹令人感伤。
他的道路直通章华台,才华出众却被迫戍守边疆。
冤屈之声在夜晚的江面回荡,愁绪弥漫在烟雾缭绕的山岭。
断裂的石碑淹没在衰草中,古老的树木环绕着荒废的庙宇。
很少有人来祭拜,岸边陡峭,舟楫罕至。
神像被岁月侵蚀,只剩老苔,残破的墙壁透进微弱的阳光。
昔日的豪宅已成废墟,庭院空旷,寒火燃烧。
遗迹虽然寂寞,但清名永存,光照千古。
谁能再次表彰贤良,以免后人讥讽?

注释

远游:长途跋涉的旅行。
悲登眺:悲伤地登高远望。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遗踪:遗留的踪迹或遗迹。
章华:古代楚国的宫殿名。
边徼:边境地区。
冤声:含冤的呼喊声。
祠:供奉神灵或先人的地方。
奠:祭祀时的祭品或仪式。
索寞:荒凉、冷落。
清问:清白的名声。
旌贤:表彰贤良的人。
诮:责备或嘲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寇准在闲暇时游览三闾故里的凄凉景象,感慨万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世态炎凉的忧虑。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远游常带悲情,而三闾大夫的遗迹更是引人哀思,其高尚品德如同章华台的直道,才华横溢却遭贬谪。冤屈之声回荡在夜江,愁绪弥漫于山岭,庙宇荒废,碑文淹没在荒草之中,古木在废墟中发出幽幽叹息。

诗人惋惜祠堂无人祭奠,岸边险峻,舟行稀疏。神像被岁月侵蚀,只剩老苔覆盖,残破的墙壁透入仅有的阳光。昔日的朱门已消失,空庭上寒火燃烧,遗址虽寂寞,但其精神犹在,光照千古。诗人期盼能有人再次表彰贤者,以免后人讥讽。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三闾故里的描绘,寓言了对社会公正的呼唤,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题花

繁花昨夜香苞裂,露裛风吹照野时。

能与离人添怅望,一时留与子规啼。

形式: 七言绝句

甘草子

春早。柳丝无力,低拂清门道。暖日笼啼鸟。

初坼桃花小。遥望碧天净如扫。曳一缕、轻烟缥缈。

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

形式: 词牌: 甘草子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

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形式: 词牌: 阳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