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关山月》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描绘了边关月夜的壮丽景象与紧张氛围,展现了古代边塞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首句“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以“玉门关”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边疆世界。月光与远处的黑山相接,形成一幅壮阔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边关的辽阔与险峻。
接着,“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氛围。月光如同沙漠中的寒光,冷冽而清澈,仿佛能穿透冰雪,照亮一切。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月光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暗示了边关环境的艰苦与战士们内心的坚韧。
“宿师方偃阵,游骑复窥城”描绘了战事的紧张状态。驻扎的军队正在休整,但巡逻的骑兵却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敌情。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士兵们的警惕与勇敢。
最后,“不信长生魄,年年照战争”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月光虽永恒不变,但战争却是无情的,年复一年地在边关上演。这句话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关山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关月夜的壮丽画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