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荷塘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叶上的露珠与晨光的和谐之美。首句“花气侵晨湿画栏”以“花气”和“湿画栏”营造出清晨湿润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能闻到花朵的香气,感受到露水的滋润。接着,“池荷如洗翠团团”一句,通过“如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的清新与翠绿,如同经过清洗一般,呈现出圆润饱满的形态。
“谁将天上金茎露,泻入波心碧玉盘”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想象,将天上的露水比作从金茎上倾泻而下的甘露,落入碧绿的荷塘之中,形成了一幅精致的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露珠的晶莹剔透,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后两句“风动每愁炉汞走,雨馀应讶浦珠寒”,则进一步展示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风吹过时,诗人担心露珠会随风散去,如同炉中的汞一样难以捕捉;雨后,他惊讶于荷塘中的露珠在寒冷中依然保持其形态,展现出自然界的独特魅力。
最后,“十年曾作西垣客,此景亲从太液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以及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他曾作为西垣的客人,亲临太液池观赏过类似的景色,如今再次见到相似的景象,不禁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荷叶露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