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文彦高归西昌

日照江头花片肥,春香冉冉袭行衣。

兰苕雨过棹初发,杨柳月圆人定归。

金凤晴沙时入梦,白鸥芳渚坐忘机。

春深为想重来日,桐叶清阴莺乱啼。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丽景象与归乡之人的内心情感。首句“日照江头花片肥”以阳光照耀下的江边花朵作为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香冉冉袭行衣”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春日里弥漫的香气逐渐浸润衣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兰苕雨过棹初发,杨柳月圆人定归”两句,将画面转向了江面,描绘了雨后船桨轻轻划破水面,杨柳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归乡之人似乎已心有所属,准备踏上归途。这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金凤晴沙时入梦,白鸥芳渚坐忘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梦境中的金凤和白鸥,以及在芳草萋萋的洲渚上静坐忘却世俗杂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忘机”二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也是对尘世烦恼的超脱。

最后,“春深为想重来日,桐叶清阴莺乱啼”两句,将思绪拉回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再次回到这片美丽之地的期待。桐叶的清阴与黄莺的啼鸣,既是眼前之景,也是心中之愿,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社日

去年钤北愁多难,今岁城南将过春。

为客偶同王谢燕,归农犹愧葛怀民。

杏桃烟际红相向,桑柘雨中青未匀。

童稚莫嗔无社假,好题新句答芳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上高易季文之洪

君将鼓枻向洪都,我值秋风病偶苏。

高士亭台劳远梦,仙人城郭阻同趋。

云迷紫气蛟龙蛰,风激黄沙雁鹜呼。

大郡衣冠烦问讯,何人还忆楚狂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酬黄吾云

江上云连长短亭,别怀如水注东溟。

早期剑佩朝双阙,又见文章似六经。

为国丹心朝捧日,忧时白发夜观星。

银河漾漾青峰隔,遥羡秋光生户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傅元宾还理故业

归来买犊拟躬耕,亲友联居总弟兄。

金谷旧时华屋废,浣溪来岁草堂成。

旌旗千戍阴云接,舟楫三江白浪惊。

好理荷衣玩泉石,深栖终不负儒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